圆桌探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收缩” 中国企业如何布局增强韧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16:15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刻重构。全球产业链面临竞争加剧、链条“收缩”、规则调整等挑战。10月20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金融赋能”平行论坛举办。会上,参会嘉宾从金融角度探讨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产业链相互交叉对金融业务模式提出新要求

“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的融合到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机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如是说。

他介绍,数字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向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多元化的全新需求。一方面,产业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有的产业链上汇聚超千家企业,部分产业链相互交叉,开始向产业生态发展。传统金融对公业务和供应链金融模式,掌握的信息流局限在核心企业,难以覆盖供应链的末端,也难以集中获取相同产业的供应链的全部信息。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产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相向而行,形成历史性交汇,催生产业数字金融这一个重要的业态,开辟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肖钢指出,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对产业链供应链要有深刻洞察,需要强化科技保障和坚持数据驱动,推动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产业端需求。

金融机构应以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增强韧性

“在我国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中,金融机构应以全链条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持续深化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我国正由过去作为全球一般加工制造产业的主要承接地,逐步转变为全球高端制造的聚集地,并开始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这个趋势既有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有外部环境驱动的因素。”胡晓炼指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助力企业把准全球化布局的方向;助力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进得去、站得稳,发展好;要帮助企业做好经营风险的管理;加强跨境资金的监测,做好预警和防范。

“金融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活水,中国贸促会是中国最大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贸促会将发挥贸易投资促进的助推器作用,通过举办链博会等方式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畅通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据了解,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 将于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

本土化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重要趋势

目前全球产业链发展演化的趋势和挑战是什么?在论坛主题分享环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文强从四个方面做了分享。

一是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二是链条“收缩”:本土化、近岸化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重要趋势。上世纪90年代之前,70%以上的全球贸易是制成品贸易,绝大部分产品是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2018年以后逐渐演变成70%以上是零部件半成品的贸易。绝大多数产品是在多个国家协同生产。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链条收缩,全球贸易规模很可能陷入停滞,甚至出现较大幅度收缩。

第三个是规则在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导向从原来的效率优先转向更注重安全。第四个趋势是格局在重构:原来开放的全球模式转变成现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区域模式。

刘文强认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联动,完善供应商链长期合作机制;打造一批先进制造集群,加强空间集聚,缩短供应链距离,促进上下游协同,完善整个产业链生态;搭建创新载体平台,激发创新的动力源泉;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逐步迈向高端实现价值升级;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指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我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