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 刀郎山歌响起,引爆50后到00后粉丝
扬子晚报 2024-10-14 12:46

南京这两天很热闹,因为刀郎办演唱会,许多人的耳朵一直被“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歌曲唤醒。演唱会门票在黄牛手里被溢价到一万多块,令人望而却步,但歌迷的热情在演唱会场外,在各大直播间被点燃。刀郎演唱会在粉丝的助力下,上演“一个人带火一座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刀郎演唱会有多火?12日晚,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可容纳两万人,是刀郎此次巡演中规模最大的演出场地。演唱会这两天,青奥体育馆周边的多家酒店房间被订满。为了更好地服务歌迷,酒店提供免费接送、旅游线路打折等多种福利,周边的一些大型商超延迟营业到次日凌晨2点。

此刻的南京敞开开放与包容的胸怀,不仅场内大合唱,场外的聚集的粉丝比场内还要多,各个直播间里也挤满了人。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有人起头,就会脱口而出刀郎经典歌曲。有人随身携带歌词单,有人打开手机,投入地歌唱。一旁是歌迷自嗨飙歌,一旁则是场外工作人员为维护秩序严阵以待。

演唱会仿佛营造了一个刀郎的粉丝的社交场,天南海北的粉丝来到一起借着刀郎的歌一浇心中块垒,抚慰心灵,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大数据给此次的南京站观众“画像”,省外歌迷占比超六成,市外歌迷超八成。除了半数的中老年观众外,“80后”“90后”人群占比超30%,意外的是,“95后”“00后”人群占比20%。

一名长相神似刀郎的90后粉丝在此次南京站火了,许多人涌进他的直播间,还有人找他签名。他给记者看自己修车的图片,因为车坏在自驾的路上,放下一切转而去追刀郎变成一件更为自我的事情。还有带着女儿半夜开车到南京在场外开启直播的妈妈,你能理解他们的疯狂吗?刀郎演唱会取名《山歌响起的地方》,寓意“我们生活的此处”。

当音乐响起,带来一种跳脱出当下生活的可能。

站在南京舞台上的刀郎看来跟普通的中年人没有两样,一件黑色短袖T恤,不靠华丽演出服。唱到动情处,也会调侃自己到了年纪,情绪有点控制不住。有人发现他唱歌不如从前,高音上不去了,但这并没有让这场演唱会塌台,有人一边赞刀郎推新人,一边调侃徐子尧“抢唱”把刀郎气哭,大家沉浸在浓郁的刀郎情结,以及刀郎提供的情绪价值中。歌声里有亲情爱情友情,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契合大众的不同情感需求。一首红歌《绣红旗》献给英雄的城市南京,成为气氛的最嗨点,让许多人热泪盈眶。

这里并不仅仅是中年人的怀旧场,中年人的深沉内敛,与年轻人的炽热飞扬,在一个流量场里发酵融合,充分展现出刀郎的底层逻辑。此次来南京看演唱会的知名乐评人郭志凯告诉记者,“十年才开线下演唱会,有前几年专辑的支撑,刀郎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才能所到之处片甲不留。人们因为听到他的歌想到渐行渐远的青春,找到共鸣才会流泪。”

刀郎从沉寂到回归,借着被主流音乐排斥的话题度横空出世,搭上短视频时代的直播潮,从线上到线下无缝衔接,联动文旅,赢得某酒冠名,演唱会成了一票难抢的好生意,不管如何玩明白平台逻辑,拿捏流量如鱼得水,刀郎最终靠的还是作品说话。

有人从歌里听出通俗易懂,热辣滚烫的生活体验,有人认可刀郎对民间音乐元素的发掘,《山歌寥哉》《弹词话本》等专辑对传统文化的再发现。“山歌寥哉”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如此深厚广大,如此“寥哉”。刀郎打造的这个时代的“山歌”,为他收获了众多拥趸。在这一点上,被塑造为刀郎“对立面”的汪峰,也持点赞态度。

人到中年的刀郎一直在民间“生长”,和那些同道艺术家一起,试图把地方民乐、传统曲艺等与现代音乐进行嫁接、改良,创造一种新的民族音乐的语言。在生活中沉淀音乐,这才是他回归依旧是顶流的根本。时代喧嚣,流量收割机过后一地鸡毛,唯有歌声永恒。歌迷们展开代际交流,或许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刀郎为什么这么热?音乐的成功是因为共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2
品评刀郎《瓜洲渡》: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1
移花接木,有造假视频在“神化”刀郎
扬子晚报 2024-10-23
刀郎巡演又官宣,出品方严正声明
扬子晚报 2024-10-19
国庆游客较去年同期翻倍 刀郎带火家乡资中旅游
成都商报 2024-10-09
听取歌迷意见 刀郎家乡资中一广场改名“山歌响起的地方”
成都商报 2024-09-19
观看破5200万!线下演出火爆,刀郎为何线上开唱?
扬子晚报 2024-08-31
刀郎首场线上演唱会8月30日举行
红星新闻 2024-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