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震荡引发理财净值波动 “债牛”仍未终结
第一财经 2024-09-03 10:32

近期债市波动整体放大,监管部门对投机长债的关注持续影响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明显陡峭化。

过去一周,1~3年期国债下移1~2BP,7~10年国债上行约2BP,10年国债来到2.17%,30年国债则来到2.36%,仍未收复8月的低点(2.11%和2.34%)。

8月债市的波动也明显影响了理财净值。截至8月14日,理财公司存续纯固收公募产品数量为7171只(产品各份额分开统计),在其中披露了8月9日及9日后净值的产品中,当周负收益产品占比约为15.29%。

未来1~2个月,接受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预计债市偏震荡,理财净值波动对理财投资者的影响还在继续,10和30年国债利率并未显著调整,性价比不高。不过,下一阶段,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的缓和,央行进一步货币宽松的空间可能打开,交易员并不认为债市有重大风险。受到上周关于存量按揭贷款政策变化的预期影响,债市收益率已有所下行,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央行或会推动银行对大约25万亿元的存量按揭贷款降息约40BP,每年为借款人节省1000亿元的利息支出,但不太可能允许借款人在不同银行之间转按揭,这将导致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并进一步压缩银行净息差。

债市震荡、理财净值波动

中国利率债市场波动加大,央行的行动牵动市场情绪。

8月上旬,债市的回调尤为明显。当月12日,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跌1.11%,10年期主力合约大跌0.59%,5年期主力合约跌0.34%;8日,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跌0.5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7%。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理财公司存续纯固收公募产品数量为7171只(产品各份额分开统计),其中披露了8月9日及9日后净值的产品数量为2878只,有440只产品近一周净值出现下跌,即披露较新净值的产品中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约为15.29%。短期限纯固收产品负收益数量较多,4家机构浮亏产品占比超四成。不过,近一年来固收类理财的回报仍然可观,普遍都在3%~5%之间。相比之下,截至8月底,近80%的权益类公募产品收益告负。

就整体来看,纯固收理财净值调整幅度仍可控。民生证券谭逸鸣团队称,当前理财破净率整体仍处低位,近期理财产品也未出现大幅赎回。且在经历8月中旬一周的大幅回调后,8月13日债市止跌转涨,一定程度表明债券类资产的性价比再次凸显。对比2022年理财赎回潮来看,当前市场或不具备大幅调整的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仍未回到8月的低点,后续机构认为理财净值仍可能持续波动。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记者表示,基本面偏弱已经基本被定价,但是稳增长的政策预期升温,叠加汇率走强,要关注市场资金风险偏好回升,短期可能对债市构成扰动。此外,近期理财净值波动对理财投资者的影响还在发生,理财产品企稳还需时间。债市重点观察逆周期政策以及央行买卖国债和机构行为的情况。

他称,过去一周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在二级市场方面,二级基金单周净卖出724亿元,券商净卖出639亿元,保险净买入1013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净买入962亿元,大行及政策行净买入1400亿元;保险和农村金融机构加杠杆,基金和券商降杠杆。大行及政策行连续两周净买入稳定了市场情绪。

政策预期下“债牛”仍未终结

尽管利率债波动加剧,但政策宽松预期依旧存在,各界并不认为“债牛”已经彻底走完。

最新数据显示,8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22.1%,环比降2.43%,地产仍待改善;8月制造业PMI为49.1%,较前值下0.3个百分点。PMI分项指标中生产和新订单都有所走弱,但出口订单尚可。

由于市场对于刺激政策加码的预期升温,过去一周利率债小幅走强,尤其是存量贷款降息的预期在周五推动股、债走升。市场在期待“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地产政策是否有新一轮动作。此外,央行首次公告净买入国债,“买短卖长”释放调控收益率曲线形态的明确信号, 但市场也解读出另一层含义,即货币扩张模式在发生变化,买国债投放基础货币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陆挺对记者表示,存量按揭降息的概率存在,但央行不太可能允许借款人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转按揭。原因在于,转按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并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

“由于净息差收窄已成为央行的主要关注点,因而转按揭的难度较大。实际上,早在2019年8月,当央行宣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时,就明确表示严格禁止个人住房贷款的按揭转移。”

2023年9月至12月,存量按揭利率已大幅下调。根据央行的估计,在此期间,超过23万亿元的未偿按揭贷款的利率平均下调了73BP,至平均4.27%的水平。约5300万户人受益于此次调整,每年的利息支出减少了总计1700亿元。野村认为,之所以央行有可能继续下调存量按揭利率,是因为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承诺在下半年扩大内需,重点是促进消费。

根据机构的测算,在大多数城市,新购房者的房贷利率范围从LPR-85BP到LPR-45BP,而大多数存量房贷的利率为LPR+10BP,二者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鉴于银行的息差压力,亦有分析师仍持观望态度。

相比之下,更为确定的趋势在于,随着美联储即将开启降息周期,各界预计中国整体政策利率调降的空间可能被进一步打开。当前,市场定价显示将累计降息225BP,预计利率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触底。

中金公司认为,如果美元走弱,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也会减弱,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稳汇率”的优先级可以相对后移,而托底国内经济的优先级则相对前移,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得到打开,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货币市场等短端利率进一步回落,进而也就打开了现券收益率曲线的下行空间。

此外,美元潜在走弱不仅会释放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一定程度上其实也会激发企业结汇意愿,而结汇需求的增多可以间接丰富人民币存款,尤其是企业存款,为人民币流动性提供支撑,可能指向资金利率中枢的回落。

记者从各大机构获取的数据显示,目前主流机构对出口商超额外汇囤积量的估算都在5000亿美元以下。同时,机构估算出口商囤积的“超额”美元的平均成本略低于7.1。

信用债性价比更受关注

在当前阶段,比起波动的利率债,信用债的性价比开始受到机构的更高关注。

王强松称,当前可以考虑先做信用债,再考虑利率债。经过半个月的调整,信用债利率普遍上行20BP左右,信用债的价值回升,可以按需逢高配置。10年和30年国债利率并未显著调整,性价比不高,可暂不参与。因为近期隔夜资金DR001回到1.5%附近,叠加信用回调,杠杆策略的性价比明显提升。

联博集团亚洲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廖嘉恒(Eric Liu)对记者称,受益于相对温和的通胀与政策环境,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国债的表现稳定领先于美国与欧洲国债,且外资自2023年9月以来持续回流到中国债市,看好中国的信用债。

观察历史趋势,政策宽松往往造成信用利差大幅收敛,比如美联储在2008年到2020年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时正是如此。联博预计,随着利率进一步降低,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也会收敛。

尽管房地产在2024年表现不佳,但其他行业表现良好,包括科技、绿色经济相关产业、金融等。廖嘉恒认为,信用债投资者拥有双重优势——整体经济环境推动政府可能进一步降息,对此前已表现良好的行业而言,也有机会提升增长潜力。当前,机构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周期性消费、银行、国有企业、科技与公用事业等行业。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债市见证历史再度走强 超2100只纯债基净值创新高
中国经济网 2024-12-13
超9成纯债基金净值创新高 债牛或仍有长期空间
金融投资报 2024-12-10
官宣调降管理费 华夏基金低费率ETF新增创业板100ETF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央行“罕见”双降债市急刹车 头部理财子产品净值大波动
第一财经 2024-09-29
A股单周猛涨13% 股债跷跷板效应下 债基比理财更“受伤”
第一财经 2024-09-29
A股单周猛涨13%,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基比理财更“受伤”
第一财经 2024-09-29
央行“罕见”双降债市急刹车,头部理财子产品净值大波动
第一财经 2024-09-28
信用债回调引负反馈担忧 是新一轮理财赎回潮吗?
第一财经 2024-08-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