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樊纲:城市群存在迁移性住房需求 应适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中新经纬 2024-08-14 14:02

中新经纬8月14日电 (薛宇飞)近几年,多地都在筹建保障性住房,一些城市提供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给出了相对诱人的价格。在202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称,相比于一些国家或地区,中国的保障房、公租房等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供给规模还不够,应当适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治愈是需要时间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樊纲称,中国房地产行业还有待提振,但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存在经济波动的,一些问题暴露后,需要一定时间来化解,而不是说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马上过去。随着问题的清理与消化,逐步使一些变量达到平衡水平,然后再向前发展。

他说:“在过去40多年,我们习惯了高增长,现在进入高质量增长模式后,有些人还未完全适应。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也没有经历过大的波动,一直是用宏观调控的办法抑制泡沫,但泡沫还是在,只是暴露得慢一点。随着一些问题的积累,到一定时候是会暴露出来的。”

樊纲继续称:“哪个国家、哪个市场经济没有经历过这些波动?我们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会出现这种事情。经历一段时期的调整,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之后逐步去化解它,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步走出低谷。治愈是需要时间的。”

城市群存在“迁移性住房需求”

樊纲提出了他对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看法。

他认为,在过去,政策比较鼓励发展小城市,在土地供给上,倾向于向小城市供地的同时,对大城市供给则有较多限制,这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小城市的房子盖完了、人走了,价格出现下跌或者涨不上去,大城市的房价则不断上涨。”

樊纲称,应鼓励发展城市群、城市带,通过更便利的交通,使得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甚至包括周边的乡村。中国有些城市群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现在需要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包括户籍改革、完善公共服务等,让小城市和农村的人真正能够进城,实现市民化。在这些人口聚集的城市群、城市带,会存在“迁移性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会有一个正常的发展状态。

他还表示,推进城市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并行不悖的。他说:“乡村振兴不是说所有人都回去。中国乡村的问题是土地太少、人口太多,现在还是要让多数人都出来,同时,又不能让宝贵的土地资源荒废掉,留下一部分人用现代的方式与技术对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更好地实现资源利用。”

当前,多地都在加紧筹建配售型和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据中国住建部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12.8万套(间),占年度计划170.4万套(间)的66.2%,完成投资1183亿元。

樊纲称,过去,中国的住房需求主要靠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满足了很多人的住房需求,但却没有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诉求,“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成了问题;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又不敢完全放开手去搞市场化,因为全部放开,房价可能会越来越高,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焦虑则越来越严重。”

樊纲表示,相比于一些国家或地区,中国的保障房、公租房等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供给规模还不够,应当适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