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司法局:全市现有司法鉴定机构93家 执业人员1388名 年均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1余万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7 15:29

7月7日,由北京市司法局主办,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承办的“北京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办,本次研讨会以“推动新时代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司法部、市高院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及国内外有关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司法鉴定领域国内外新兴技术、前沿理论、行业人才培养、京津冀行业协同等课题。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在研讨会上介绍,关于北京司法鉴定,全市现有机构93家,执业人员1388名,涉及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环境损害4个专业类别,年均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1余万件,行业整体建设、服务质效呈现出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北青报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北京司法鉴定机构承接的案件中70%以上服务于北京乃至全国的司法审判工作,为了进一步强化府院联动,规范司法鉴定委托,根据司法机关需求,在市司法局指导下,行业协会制发了法医临床类、文痕类《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驾驶人员精神状态委托司法鉴定规范指南》《北京地区涉保司法鉴定相关程序指引》等程序规范,并与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司法鉴定培训,向审判人员和鉴定人授课,加强不同领域的沟通协作,做到同频共振。行业协会制发的《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由市高院同步发布,在全国属首创,发挥了首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另外,近三年,北京登记成立了7家环境损害类的司法鉴定机构,行业协会也于2023年建立了环境损害专业委员会。目前,北京环损类鉴定机构与最高检合作组建“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并申报了生态环境损害公益诉讼不预交鉴定费用,给司法机关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专业技术服务支持。

同时,吸纳北京及外省相关专业领域和学科的203名专家,组建了北京司法鉴定行业专家库。推荐北京15名鉴定人遴选进入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占比达9%,1名鉴定人入选国家级法治人才库。34名司法鉴定人入选北京司法鉴定行业领军型、专家型、骨干型人才。严格鉴定人员专业能力考核,得到司法部认可向全国推广。

市司法局、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市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瑞士洛桑大学犯罪科学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山普、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食品研究创新中心主任德瑞克•维克多•伯恩作视频致辞。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刘耀院士、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作主旨发言。

来自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法律服务相关行业,司法鉴定行业“三型人才”、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近600人现场参加了会议,同步来自全国各地相关专业人士线上参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主任崔秀春表示,市司法局高度重视,与人民法院不断探索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司法鉴定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高效畅通衔接,为审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专业保障。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院长舒国华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交流沟通、协商合作,进一步密切区域司法鉴定行业间联系与交往,共同为我国司法鉴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郑振玉提出,要深刻认识司法鉴定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从全局高度推进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外国专家丹麦奥胡斯大学德瑞克•维克多•伯恩教授、瑞士洛桑大学犯罪科学学院克里斯托弗·山普院长通过视频,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中国的法庭科学技术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法庭科学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

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司法鉴定行业协会还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司法鉴定人才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另外,下午,由北京司法鉴定行业“领军型”人才王旭、杨春松、杨卫军、张庆华牵头,分别对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环境损害四个司法鉴定专业类别在各个分会场开展主题研讨。

会议聚焦国内外新技术、新理论和区域发展,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拓展司法鉴定行业发展的全球视野,推动司法鉴定行业涉外领域发展。会议还加强了国内区域联动,京津冀区域达成司法鉴定人才共建协议,开启三地行业协同发展新篇章。

据介绍,通过本次研讨会,总结出了更多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达到聚贤汇智、聚才启智的目的,同时加强了行业间的联系与交往。

下一步,通过会议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进司法鉴定领域科学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从而提升行业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首都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吴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