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之主的“北京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11:00

◎高申

秦始皇嬴政,曾经巡游燕地

秦始皇嬴政,籍贯(今)陕西,出生地则是(今)河北邯郸。在他以皇帝身份出巡燕赵大地之前,活动范围并未离开过邯郸。

嬴政与燕都蓟城之间的缘分,或许是以秦国对燕人的征服、屠戮与燕人反抗来体现的。

“荆轲刺秦王”,一段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故事。尽管夹杂着司马迁的文学想象,但也基本准确地反映了秦燕之间的关系。

荆轲是卫人,而他的好友高渐离则是燕人。这二位行刺的结果,使嬴政出自本能地对燕地抱有深深的敌意。

当然,有些燕人(尤其是生活在滨海地区的燕人),还是得到过嬴政好感的。这便是鼓吹神仙之说的“方士”。他们宣扬人可以通过修炼成仙,从而长生不老。

这些“方士”主要活跃于战国、秦、汉时期。他们主要来自战国时期的燕齐滨海地区。战国时期,“方士”们得到燕昭王的宠信。嬴政一统天下后,曾派“方士”到远方寻求长生不死药。此时有个齐人,名叫徐市,在忽悠了嬴政一通之后,受命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入海寻仙。求着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听说徐市等人在东瀛扎了根。还有个燕人,名叫卢生,替嬴政寻求不死药啥也没找到,却在背地里把嬴政骂了一通,气得嬴政杀心顿起,来了场所谓“坑儒”。

秦帝国诞生前后,燕都蓟城被摧毁,但连接蓟城的驰道却修筑起来了。这是秦款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或可谓“条条大道入咸阳”,将燕蓟地区同统治中心咸阳联结。

从下令修驰道,到崩殂的十年之间,嬴政曾先后五次沿着驰道巡视全国各地。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迎来了嬴政第四次出巡。这一回,他来到了燕蓟大地。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过嬴政巡游北京地区的记载,或许是对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畏惧吧。嬴政一行沿着(今)河北与辽宁的海岸线移动。最终,嬴政刻石于碣石。

在刻石的文字中,嬴政(或李斯等以秦始皇的名义撰稿)谴责了诸侯割据分裂,颂扬全国统一,宣传秦王朝治策,以振声威。

随后,嬴政委派燕人卢生入海寻访仙人羡门、高誓,派燕人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长生不死之药。

有学者提出,嬴政的巡游,绝不是为体会“江山壮美”的多此一举。秦帝国初建未久,六国旧土大多没有安定,民众也未臣服,所以需嬴政亲历亲为,以巡游之名得巩固疆域之实。

汉武帝刘彻,始终关注幽燕

汉武帝刘彻,从没踏足而今北京的辖域。但他的目光却时时对准幽燕地区。此时,他的那位自命不凡的皇子燕王刘旦正暗暗积聚着力量。

刘旦是由李姬所生。说来也怪,李姬虽是武帝后宫中产子最多的,却始终不招刘彻待见,最终忧郁而逝。

“母以子贵”,或“子以母贵”,这两样都与刘旦无缘。元狩六年(前117年),刘旦被封为燕王,都蓟城。同他一起受封的,还有齐怀王刘闳、广陵王刘胥(也是李姬所生)。刘旦到了一定年岁,便到蓟城居住。

根据史料记载,刘旦“为人辩略,博学多识,好招揽各种人才”。这说明刘旦并不是个纨绔子弟,他至少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然旨在削弱地方诸侯国势力的刘彻却恰恰需要纨绔子弟。只要不为害一方,窝囊一点也没关系。

燕王刘旦并不窝囊,他是精明过度了。在《汉书》等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彼时的蓟城建筑规模宏大,燕王宫室更是豪华铺张。刘旦经常在万载宫内召群臣姬妾饮酒作乐。蓟城内辟里市,驻屯军队,还设有铸造兵甲、铁器的作坊等等。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皇后卫氏及太子刘据因奸臣江充诬以巫蛊事而先后死去。其实,刘彻未必认为皇后、皇太子真有罪过,他所担心的,是卫皇后家族势力威胁皇权。

待太子死后,刘旦自忖是刘彻皇子中年岁最大的,按次序也该立为太子。于是,刘旦遣使者上书武帝,请求入宫值宿卫。武帝越想越不对劲,他不打算立刘旦为太子,更不允许刘旦有觊觎帝位之心。于是,愤怒的刘彻将刘旦派来的使者下狱治罪。随后,刘彻又抓个由头,以刘旦违反汉律、私自招匿亡命之徒为名,令削减燕国的良乡、安次、文安三县。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带着对刘旦深深厌恶之情的武帝于巡行途中病逝。时隔未久,刘旦两度谋叛,被朝廷镇压下去后,刘旦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元凤元年(前80年),刘旦被赐自尽,死后国除,因其暴戾无亲,谥号被定为“刺王”。

刘旦的最终结局,或许不是武帝刘彻希望看到的。

曹操与刘备,幽州或成为其子嗣的梦魇

曹操是安徽亳州人,距北京(昔日的幽州)720公里,他所创建的根据地邺城(今河北邯郸下辖的临漳县与河南安阳一带),据北京450至500公里。而刘备出生于河北涿州,距离北京65公里左右。看来,刘备的“幽州缘”更浓些。然自群雄逐鹿之日起,刘备就从未得到过幽州,反倒是曹操势力在长期掌控幽州。

建安五年(200年),发生了曹操与袁绍间的官渡之战。袁绍战败,随后病死。其子袁熙把守幽州城,又被曹操打败。至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曹操发兵北击乌桓,此时的袁熙已败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斩其首级以送曹营。十一月,曹操军还易水,最终得到了幽州城。

志得意满的曹操曾经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时的曹操,或就在幽州城内把酒高歌,赏尽古今风月。

幽州到手了,曹魏王朝寻思着分封给自己的皇室子弟。曹操共有25子,幽州地区到底归了谁?答案很快就有了!曹操侧室所生的曹宇,于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被封为燕国国王。这个曹宇,在历史上毫无名气,但他的儿子曹奂,却于甘露五年(260年)被迎立为帝,是为魏元帝。就是这位魏元帝,在位仅五年之后,便正式禅位给司马炎,他也就成了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任皇帝。或许是比较乖巧的缘故,被降级为陈留王的曹奂一直活到太安元年(302年),死后还被追谥为“元皇帝”。

与曹奂同样乖巧的,还有“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蜀汉被灭,刘禅成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说来也巧,安乐县就在如今北京顺义城区西南的古城村北,曹魏时期属渔阳郡(也有说法,是在朝阳区东坝,但没啥依据)。

然世事难料,如果刘禅真的在顺义终老此生,他倒是距离自己的祖籍地不远了。但刘禅得到的是安乐公封爵,却不能迁居顺义。因为他是曹魏(西晋)政权的隐患,所以乖乖留在魏国都城洛阳,每天酒色财气、声色犬马才是正途。西晋泰始七年(271),刘禅于洛阳去世,享年65岁。

北魏孝文帝,或为北京城留下古刹与大佛

从已知史料来看,推行大规模改革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弘并没有巡游过幽州。拓跋弘一生的活动地点几乎是一条直线:从山西大同(昔日的平城)到河南洛阳。至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腹地似乎不是拓跋弘关注的重点。但他却将佛教推广至北魏王朝的整个统治区,于是,幽州出现了“北魏寺庙”与“北魏太和造像”。

而今,首都博物馆的“北京通史”展厅内,就矗立着一尊体量巨大的佛造像,被称作“北魏太和造像” (在位于五塔寺的北京石刻博物馆中,还能见到这尊造像的复制品。但绝大多数时候,参观者也搞不清楚首博与五塔寺内的两尊造像到底哪尊是真,哪尊是假)。这尊造像的出处,是海淀区凤凰岭的车耳营村。再往前推,据说来自永定门内的某处地点。

说来也是巧合,北魏太和造像的雕刻时间,是孝文帝在位的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此时正是蓟城归属北魏一百周年,同时也是北魏孝文帝去世的当年。这样一尊巨大精美的造像或许就是依照孝文帝的模样来雕琢的吧?

北魏拓跋氏接触佛教的时间并不算早,中间还经历了太平真君六年(445年)达到高潮的北魏太武帝灭佛活动。到了北魏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时期(452至499年),佛教才在北魏的统治区域内兴盛起来。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位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万佛洞(位于今辽宁义县)等,都创建于北魏时期。此外,著名的敦煌石窟与麦积山石窟的兴盛时期也开始于北魏。如此说来,北魏时期的幽州寺庙僧侣也一定不会少。

幽州地区三面环山,清泉纷涌,蓟城郊野有很多风景胜地。佛教僧侣为了让自己更有灵气,便在山林清幽之处选择建造庙宇,这便是“自古名山僧占先”嘛。其中,能够相传至今的,便是位于北京城西50多里的门头沟区潭柘寺了。寺建于深山之中,因原有龙潭、柘林,故称“潭柘山”,寺随山而名为“潭柘寺”。潭柘寺历史悠久,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说。当然,潭柘寺的最初名称,叫做嘉福寺。此外,幽州还有光林寺,也是孝文帝太和年间所创,可惜而今找不到地址了。

唐太宗李世民,将幽州作为自己东征的军事基地

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对幽州几乎没有好感。究其原因,或许是幽州总管罗艺,实乃李世民兄长李建成的亲信。有关罗艺在幽州的传说,北京市民或许会首先想到“帅府园胡同”与那面曾被误传为“罗艺府之物”的怡亲王府大影壁。总之,罗艺是李世民的潜在敌人。

“玄武门之变”前三年,罗艺被唐高祖李渊调离幽州,进京(长安城)任职。后来,由于对夺取政权的唐太宗李世民不满,罗艺叛乱,又落败被杀。幽州城也在进入“贞观之治”后变得消停了。

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癸卯,唐太宗誓师于幽州城南,他准备亲征一向“不服周”的高丽。

战争一开始,唐军进展顺利。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唐军远道奔袭,兵力、物资补给越来越困难。由于辽东地区很早便进入秋冬,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无奈之下的李世民下旨退兵。这一年11月,唐太宗经临渝关(今山海关一带)返回幽州。这一次战役,唐军虽有战绩,但亦损失颇大,战士死亡几千人,战马也丧失了十之七八。至此,唐太宗颇有悔意,叹曰:魏徵要是活着,我就不会受这样的损失了。

李世民下旨在幽州城内东南隅建造一座悯忠寺(后来的法源寺)以祭悼阵亡将士。当然,一直到武则天执政的时代悯忠寺才造好。但后辈人依然把法源寺的诞生与唐太宗紧密联系。

就在出兵高丽前夕,唐军将所虏辽东城高丽民一万四千口集中于幽州,准备赏赐给有功将士为奴。李世民怜其父子夫妇离散,决定把他们赎为民。这些高丽人从此留居幽州。据说,当李世民自辽东返回幽州时,这些高丽民迎于幽州城东,“拜舞呼号,尘埃弥望”。而今,若找寻这些高丽民的下落或许不太容易了。我曾走访过顺义区的高丽营,但其名称来自于何时,后裔还有哪些,当地人都说不清。

宋太祖赵匡胤,心心念念收复幽州

真实的历史与演义有着很大误差,至少对于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即是如此。赵匡胤是个很有作为的人,聪明,胆识过人。在他称帝后,始终没有忘记幽燕。首先,幽燕一丢,华北平原门户洞开,契丹随时可渡拒马河南下。在此前,甚至还发生了契丹军队开进汴京,活捉后晋皇帝石重贵的事。其次,幽燕地区(或如今的河北涿州,或河北清苑)是赵匡胤的祖居地。不能把老家拱手让人,这也是赵匡胤的心结。

毕竟赵匡胤不是石重贵,刚刚诞生的大宋王朝也非后晋政权所能比拟。就在赵匡胤用兵江南之时,他也在做收复幽燕的准备。乾德元年(963年),龙捷军校王明奉献幽燕地图。赵匡胤虽未当即表态出兵,但对王明大加封赏,赐给他锦袍、银带、钱十万。

到了开宝末年(976年前后),赵匡胤基本平定了南方,朝臣请加“一统太平”尊号,他却以汾、晋(属于北汉)未平,幽燕未复而拒绝接受。赵匡胤十分注意搜集幽燕图籍与情报资料,和朝臣们经常讨论北伐的策略,可见幽燕地区在赵匡胤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由于中原民众对战争存有很大的恐惧心理,所以赵匡胤也想过要采取“赎买”等和平方式来收复幽燕。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记载:乾德元年(963年)闰十二月,有传闻说赵匡胤准备北伐,河南地区竟有四万多户老百姓被吓得四散逃亡。赵匡胤立即命令属下官员薛居正驰传辟谣,过了很久才把局面安稳下来。

对辽作战显然不妥,但准备还是要准备。在攻占江南地区后,宋兵获得南唐等政权所积攒的大量财富,赵匡胤将其另行储存,曰“封椿库”。他告诉身边的大臣:石敬瑭割幽燕诸郡给契丹。朕怜悯那些久陷夷虏的民众,只要蓄满五百万缗的钱财,就遣使北掳(辽国),把幽云地区给赎回来。如果做不到,就用这些钱财来招募战士,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成吉思汗,饮马北海琼华岛畔

古代史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马背上的草原民族部队季节性或周期性地大举进入中原农耕文明地区,绕着中原政权的外围抢掠一圈,然后风风光光地离去。有时还要顺带把羸弱不堪的中原政权消灭掉。

在金代后期,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实例,那便是成吉思汗率兵大举南下,尽陷金中都周边的城市聚落。金至宁元年(1213年)秋,落入蒙古骑军手中的有金中都城北的缙山、怀来、南口、昌平;金中都城东的平州各县、蓟州各县、滦州各县;金中都城南的保州、安肃州、霸州等。除了金中都城以外,只有邻近的顺州、通州未入敌手。

好在此时的成吉思汗只想着如何劫掠更多财富,而不是占领土地,于是金宣宗暂且避开了北宋徽钦二帝的命运。

贞祐二年(1214年)三月,成吉思汗“驻跸中都北郊。诸将请乘胜破燕,帝不从”。当时他住的地方或许是金中都城北的万宁宫。这座营建于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的离宫别苑,初名“太宁宫”,后更名为“万宁宫”。而今的位置,便是北海公园一带。

成吉思汗向金宣宗勒索财物,以满足蒙古将士们的需要。金宣宗倒也乖,人家要啥俺就给啥。“量中都之物力,结大汗之欢心”。蒙军索要公主及护驾将军十人、“细军”百人、童男女各五百、采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金银珠玉等物无数。

给了这么多,金宣宗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也动了点小心思,把已被杀死的卫绍王完颜永济(前一任金国皇帝)的小女儿送给成吉思汗。后来,蒙军又借口他们在中都地区“未尝掳掠”,要走了一大批金银财物,和议才成。

这是有记载的成吉思汗留驻北京地区的罕见往事。

明太祖朱元璋,心腹、爱子守国门

朱元璋一生未到过元大都或明初的北平府,但他的思绪却始终没有离开这里。派遣大将徐达从汴梁(河南开封)出发攻打大都的,是朱元璋;指令徐达大规模改造大都城垣,舍弃北城大片空疏区域的,是朱元璋;对元大内进行拆改的,还是朱元璋。

朱元璋未曾来过的大都,交给其十分看重的两个人守着:一个是大将徐达。作为“开国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授爵魏国公的徐达,其晚年与北平府的缘分很深。他会在每年春季到北平,冬季返回金陵。待最后一次到北平后,徐达背上生疽(毒疮),随后便奉诏回金陵。过了没多久,54岁的徐达便去世了。那一年,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

另一个人,是燕王朱棣。他是在徐达去世的五年前(1380年)就藩于北平府的。那时的朱棣只有21岁,治国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有徐达这样的将领帮衬。待朱棣逐渐羽翼丰满,徐达便意外地离场了。这或许也是朱元璋的小小心思吧。

供图/高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