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唯有释怀,才能与自己和解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12 22:00

拥有一位外婆就像拥有一整支军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都会站在你这边,即使是你的错。事实上,特别是你错的时候。

这句话,出自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畅销小说《外婆的道歉信》。

小说以婆孙间的的温情故事为背景,讲述了7岁小女孩爱莎在外婆去世后,为外婆送去九封道歉信的冒险经历。

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等等。

读懂外婆写给身边人的一封封道歉信,你就会发现明白:

懂得给人生做减法,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

不必要的圈子,退掉

外婆在留给小爱莎的道歉信上写道:

做个与众不同的人,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应该不同。

在身边人眼里,爱莎是一个“很不正常”的7岁小女孩。

她聪慧异禀,记忆力和专注力惊人,在同龄小孩中显得格外另类,老师甚至劝她要“正常些”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

为了迎合众人,爱莎不得不小心翼翼伪装自己,隐藏对世界的奇思妙想,企图得到大家的认可。

然而,越是努力合群,爱莎的内心就越是孤独。

晚上她只有溜进外婆的大衣橱,在这个独属于自己的“秘密王国”才能安然入睡。

即便如此,心存偏见的同学仍然对她极尽排挤和压迫。

不被接纳的爱莎,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

外婆却告诉她:“不要在乎那些笨蛋的想法,最优秀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

跟爱莎一样,外婆也是一位“不称职”的77岁老太婆。

她抽烟、喝酒、带着小爱莎翻墙,行为大胆而疯狂,是旁人眼中“怪异的另类”,不被接纳,但她却从来不在乎。

在帮去世后的外婆送信的过程中,爱莎也逐渐得知了她年轻时的“壮举”:

外婆曾收留了不少难民脱离苦海,数百个被她救活的人,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外婆的使命。

她的人生不曾被人孤立而黯淡,反而因活出自我熠熠生辉。

在外婆的影响下,爱莎逐渐走出阴影,她不再努力合群,而是保护那些同样因“与众不同”被排斥的同学,组成属于他们的朋友圈。

《请停止无效社交》中这样写道:

为别人的欢笑而奔波,又为别人的肯定牺牲自我。你不是在社交,而是在无谓蹉跎光阴。

在爱莎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工作中,同事们聚堆在一起聊八卦,为了合群,你不得不凑上去加入;

下班后,你累得只想回家躺平,同事张罗着出去聚餐,你话到嘴边的拒绝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同伴们征集意见,为了让自己易于相处,你总是说“我都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费尽精力融入身边的小群体,渴望被接纳、被肯定、被欣赏,企图用浮于表面的交际来证明自身存在感。

然而,收起个性迎合众人,却未必能得到真正的认可,反而带来了无尽的消耗和拖垮。

舍掉无效社交,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在发光,自会吸引同频之人。

无意义的执念,舍弃

外婆临终前,嘱托出租车司机阿尔夫守护爱莎,并陪她一起向邻居们送达其他道歉信。

阿尔夫总是怒气冲冲,他和弟弟肯特因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几十年来从不来往。

年轻的时候,兄弟俩同时爱上邻居女儿玛丽。

一番竞争后,玛丽选择了阿尔夫,却因阿尔夫一次迷糊的外遇结束了感情。

没多久,玛丽和弟弟肯特结婚了。

阿尔夫迁怒于肯特的横刀夺爱,也陷入对过去失败的自我谴责,心中装满了恨意。

自此以后,住在楼上楼下的两兄弟老死不相往来,见面也总是争吵。

在每月公寓会议上,阿尔夫对肯特极尽嘲讽:肯特迟到的习惯,对工会的意见,甚至他带来的食物,都让他嫌恶。

被怨气裹挟的阿尔夫,越来越暴躁,开口全是脏话,满脸阴郁与不耐烦。

因为外婆的嘱托,阿尔夫和爱莎开始一起经历送信之旅。

在送信过程中,看到饱受伤痛煎熬的邻居们,一个个对过去释怀,重获新生,阿尔夫深受触动,固守内心多年的执念也开始动摇。

在弟弟突发心脏病住院之后,阿尔夫突感恐慌。

他终于醒悟过来,决定走出囚锢大半生的牢笼,和弟弟握手言欢,也跟自己和解。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情绪负债都是思想的漏洞。”

很多时候,放下不意味着你会失去什么,而是你将得到什么。

电视剧《都挺好》中,由于父母重男轻女,苏明玉的童年受尽委屈。

在一次次苛刻对待后,她愤然离家出走,最终打拼出一番事业,成了苏家最有出息的女儿。

她用冷漠报复曾经带给她伤害的家人,却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精神反噬。

在她心底深处,始终割舍不断对亲情的渴盼。

一直到母亲去世,父亲得了老年痴呆,明玉才终于选择了放下怨恨,将自己从精神的奴役中彻底解放出来。

原谅别人,是为了放过对自己的折磨。

耿耿于怀于过去的芥蒂,执着于过去的伤痛,永远无法真正摆脱那些痛苦。

唯有释怀,才能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已消失的情感,放下

爱莎在车库里那辆被抛弃的婴儿车里,发现了外婆留给玛丽的道歉信。

玛丽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太婆。

因为从小缺爱,她在婚姻中卑微求全,对丈夫肯特百依百顺,细心讨好。

但肯特几乎从不在家,每次回来身上总带有女人的香水味,重要节日也联系不上。

玛丽分明清楚原因,但她选择把自己深藏在伪装的谎言里:

“他很忙,他要跟德国人开会,他的飞机延误了,他要去办公室一趟......”

肯特一回家,玛丽总嚷嚷着让他把衬衫扔进洗衣机里,假装没有闻到那令她窒息的香水味。

看似波澜不惊的婚姻实则早已暗礁丛生,玛丽挣扎在痛苦边缘,备受内心的煎熬。

圣诞节的夜晚,肯特突发心脏病,被一个女人送进医院。

当闻到女人熟悉的香水味时,玛丽再也无法伪装,苦心营造的幸福圆满在一瞬间坍塌殆尽。

在她深陷绝望与无助之时,外婆的信就像一束光照进她黯淡的生命:

对不起,我从未对你说过,肯特配不上你,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就算你是个老太婆!

玛丽终于清醒过来,接受了这段感情早已名存实亡的残酷事实。

她痛定思痛,收拾行囊独自上路,去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罗曼·罗兰曾说过:“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割舍。”

懂得以退为进,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

环顾周围,生活中的我们也可能如此:

相恋多年的男友不愿结婚,勉强拽进婚姻也不会幸福,不必留恋;

亲密无间的好友原来并不值得深交,不必执着;

赤诚相待的亲人为利益反目,无需悬悬在念。

当曾经的满腔情感被错付,那些不甘和遗憾,难免会让我们无法洒脱放下。

但越想牢牢抓住,结果只会越陷焦虑内耗。

与其浪费精力周旋在不值得的人和事当中,不如及时止损,果断放手。

写在最后

米开朗琪罗在描述雕刻时曾说道:“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最后天使就显露出来了。”

人生亦然如此。

不管是外婆,还是公寓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放下束缚于心的负担后,一个个走出了困境。

生命需要做减法,要有觉察地放下许多东西,才能洞见其中的精髓。

最后,把外婆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要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梦。”

余生,愿我们都做一个简单、快乐、活得通透的人。

作者 | 心然轩,心有所向,坚定而安然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