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费反被诈骗上万元?马上消费揭秘金融诈骗新动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10:11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对公众财产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手段,精心编织虚假信息,设置陷阱,诱使受害者进行资金转移,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近日,李女士在银行办理手机银行限额提升业务时,因对提额用途的含糊回答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经深入了解,李女士曾投资一款名为“小牛在线”的理财产品,但近期该APP无法正常使用。随后,李女士收到了一封自称是“小牛在线”客服的退费函,声称可以办理退费。在对方的引导下,李女士准备进行转账操作。

幸运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阻止了李女士的转账,避免了她的财产损失。此时李女士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陷入诈骗陷阱。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面对金融投资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

马上消费为您揭秘这些金融诈骗的新手法。

虚构金融项目:诈骗者常以高收益、无风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资,实则进行资金诈骗。他们会提供周期不同、种类繁多的投资项目,宣称投入金额越多,分红周期越长,收益也越高,从而吸引人们投资,骗取钱财。同时,不少投资骗局还会借助传销拉人头式奖励机制,利用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吸纳更多人上当受骗。

冒充官方机构:诈骗者通过伪造官方机构身份,包装成正规大平台,对外营造正规公司的假象,博得投资者信任。他们会利用虚假外汇投资平台中虚拟的“炒外汇”功能吸引投资者,再通过操控平台后台数据控制涨跌,骗取被害人钱款。

社交平台推广:诈骗者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推广股票、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打着高收益保本的旗号吸引广大投资者关注。在与投资者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分享投资经验、将投资者拉入所谓的“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方式,以掌握交易系统技术漏洞、投资回报丰厚等谎言骗取受害人信任,最终骗取受害人钱财。 

马上消费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投资骗局,消费者要增强识别意识,杜绝上当受骗。

第一认真核实信息,对于任何不明信息,无论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电话、短信还是网络对话,都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随意下载网络发送的不明链接,下载APP要通过官方渠道,谨慎操作。

第二要谨慎转账,转账前一定电话核实本人转账信息的准确性,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编造的虚假信息,如投资返利、亲属生病、刷单等骗局。

第三要具备保护隐私的意识,筑牢自己的信息安全防线,当被问及姓名、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时,先核实对方身份,对不明确的对方身份,应细心谨慎考察。不随意登记个人信息、不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