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幻教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北京日报 2024-05-20 09:22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是以技术革新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关键环节。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创新的策源地、人才的集聚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成为高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为了培育这种新型生产力,高校教育需要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创新。在理念层面,高校要着力培养具备未来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实践层面,高校应当加强与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前沿未来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并研发具有创新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开展旨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而对接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创新”,既包括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创新,即“创新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活力和土壤。科幻的本质就是科技和文化融合产生的创新文化,是对未来的科技想象和人文思考,能够激发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科技传播和科普,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科幻以其独特的科学基因,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紧密结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活力,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助力。

近几年,中国科幻迅速崛起,科幻佳作涌现,科幻产业快速发展,这与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强化科普能力建设、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息息相关。2021年,国家电影局发布“科幻十条”政策,鼓励科幻电影创作;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发布,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包括建设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推进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等。

科幻的发展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3D影像、4K高清、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等影视制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影工业化生产和电影产业转型升级。而且,科幻创作的繁荣,带动了科幻影视动漫、科幻游戏电竞、科幻休闲旅游、科幻科普研学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根据中科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已超1000亿元。科幻产业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科幻创作人才、科幻制作人才、科幻科普人才、科幻项目运营人才等缺口明显、需求旺盛。

高校科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设置科幻类专业如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等;开设科幻类课程如科幻文艺创作、科幻创意设计等,以及开设跨专业交叉的科幻通识教育课程;还包括发挥高校师生力量开展科幻领域研究、组织科幻社团活动、举办科幻赛事展览等教育实践。根据相关调研,全国高校科幻社团已近100家,开设科幻类课程的高校已有几十所,全国各地举办的高校科幻类比赛已达十多种。高校开展科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修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体现,为高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力。

高校加强科幻教育,为科幻产业培养和输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型人才,既是国家战略发展所需,又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一是促进跨学科融合,开展科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融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拓展学习视野和研究领域,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科幻通识教育,就要组织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围绕科幻主题,研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如科技创新与科幻创作、科幻原型和工业设计、科技与人文、科技与艺术、科技哲学等。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让青年学生在科技、文化、艺术的碰撞和交融中获得启迪、迸发智慧。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高校将直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为社会输送能够把握时代机遇、驾驭复杂问题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形成闭环创新机制。高校需要与科幻产业界加强交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产学协同、校企联合的实训平台和创新基地,让学生可以实际参与到科幻项目的开发运营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连接和有机结合。各高校可以联合举办科幻主题的原创作品征集、科技创新比赛、创意设计展览等各类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磨炼技能的舞台,让他们在竞争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还可以发掘和培育具有潜质的科幻人才和IP项目,为文化、科技产业界提供新鲜血液。由此营造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丰沃的土壤。

三是推进教育改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科幻赋能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高校可以将科幻作为创新要素,通过“科幻+学科”的巧妙设计,让科幻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的催化剂,激发各学科尤其是传统学科跳出固有思维、打破已知边界、吸纳新概念和新方法,加快学科的创新发展。还可以将科幻作为特色手段,设立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平台,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富有科幻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为其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和专家导师的指导,使其科学灵感、科技想象、发明原型、概念模型等能够快速验证、迭代并转化为科技成果,助力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

作者/金韶,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探索更广阔路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6
“科创+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把准新质生产力发展脉搏
光明日报 2024-09-03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4-08-10
发展新质生产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
光明日报 2024-08-01
为发展绿色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
光明日报 2024-06-30
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
经济日报 2024-06-12
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求是》 2024-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