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远离“空心病”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5-13 22:00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经常心情低落,好像没有真正快乐过;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哪怕是吃什么,去哪里玩,都无所谓;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感到迷茫……

这种内心空虚、无力、茫然的状态,就是“空心病”的体现。

“空心病”会让人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无法分辨当下做的事是对是错。

陶勇医生以医者和普通人的双重视角,在《自造》书中,分享了医患故事、个人思考和人生感悟,帮助人们远离“空心病”。

走出迷茫,找到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创造幸福的人生。

人生就像马拉松,重要的是方向

被业界评价为“眼科学界带头人”的陶勇医生,救人无数,却在2020年年初,被他治好的患者砍成重伤。

康复后,他同时做着科研、教学、公益、医疗方面的工作,还经常被各个大学邀请做分享。

他在分享时发现,即使是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也有很多人对未来充满迷茫。

有一次,一个大一新生说自己感到不幸福。

过去上学时,全家只有一个目标:高考。高考时考得不错,上了个好大学。

现在他问父母,接下来应该做什么,父母也不知道,让他按部就班考研。

他并不知道考研该考哪个方向,他习惯于别人给他答案,现在到了人生的多岔路口,没人告诉他该做什么,他陷入了迷茫。

这就是“空心病”,内心价值感缺失。

这些年轻人,精神是空虚的,内心是无力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是恐惧的,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不清楚的。

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中的赵三悦,是个颓废的待业青年,没有理想,只想躺平,好吃懒做,气得妈妈把她赶出家门。

为了和妈妈赌气,她到殡仪馆做化妆师。

她为一个被情人砍的面目全非的人恢复了容貌,让他妻子可以做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使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氛围里,见证了爸爸升上天空成为耀眼的星星。

在重复、无趣的工作中,她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是送走死者,也是在帮助生者。

面对死亡,她学会了感知幸福,不再迷茫,她要将这份工作做一辈子。

人最怕的不是没有钱,没有权,最怕的是迷茫,没有方向,没了心劲儿。

寻找到个人的价值,寻找到人生的目标,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远离“空心病”,重塑人生。

在追逐的路上,别忘了为何出发

作家贾平凹在《天气》中写道:

天都似乎忙忙碌碌,忙碌完了却觉得毫无意义。

杂事如同手机,烦死了它,又离不得它,被它控制,日子就这么在无聊和不无聊的苦闷中一天天过去。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像一个飞速旋转的轮子,裹挟着我们呼啸而过。

两点一线的生活,焦头烂额的KPI考核,疲于应付当下的事情,让人们没有时间思考,就像机器的零件,失去了情感,只是不停地转动。

没钱的,满脑子想赚钱,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有钱的,精神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讲了宁总的故事:

宁总很低调,是个富豪,他先拿命换钱,换完之后又再拿钱换命。

每天起床先叩齿、敲打穴位,再健身、吃保健品、营养餐,每一口食物要咀嚼36次再咽,喝水要用养生壶。

还经常穿梭在各大医院,和专家聊,寻找养生方法。国内专家意见不一样,就到国际医院找老外。

有次去找专家,刚好有病人,他就坐在旁边听。

病人是农村的,30不到,有两个孩子,是白塞氏病引起的眼病,一听治疗费贵,就不治了,因为老婆得了肾病,透析也需要钱。

这家人的事,让宁总两天没睡好觉,总是忍不住想起。

后来他捐给病人两万块治病,病人非常感谢他,还送了一袋自己种的花生和玉米表达心意。

宁总发现,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感到快乐和幸福,真是助人者自助。

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做公益,让他的精神变得富足。

《入行论》中有句话: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真正的快乐,不是满足私欲的贪福享乐,而是做有意义且正确的事情。

正如销售是帮客户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赚钱,老师是将学生培养成才而不只是教授知识,遵循初心,方能找到工作的意义。

做有意义的事,每一次努力、每一点付出、每一个收获、每一份认同,都会让精神愉悦,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寻找生活的意义,找到该走的路

韩寒曾说:

自己的意义还得自己寻求,而寻求或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正是我们的生活本质之一。

书中也指出,唯有确实了解想要过什么生活,想要追求什么目标之后,生命才会充实,才能治愈“空心病”。

(1)被需要,是价值的体现

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曾说:人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一种动物。

意义之网和自我价值实现有关,自我价值实现有赖于,他人的被需要所带来的成就。

书中写道,好多医院在两栋楼之间会建一个连廊,连廊上病人川流不息,有坐轮椅的,有躺在床上的,有一瘸一拐的。

大家都不愿意从连廊上走,因为太痛苦,看到的都是负面情绪。

但医生走过连廊,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能感受到自已被需要。

医生能帮助病人减少焦虑,缓解病痛,恢复健康,这种被需要,就是他们的价值体现。

罗翔曾说:我们以为的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被需要,是一种情感满足,也是一种幸福。

在被需要中,找到存在的价值感,是让我们获得快乐的途径。

(2)看长远,是眼界的拓展

投资人孙正义说过:越是迷茫,越是要往远处看。

看得远,眼界就开阔了,就更容易看清前方的路。

陶勇有次去到一个餐馆,服务员对顾客有种见到街坊邻居般的亲切感。

他们会问顾客去哪里玩了,会介绍当地文化,会主动介绍菜品特点,与人目光相对时会点头微笑。

寻问老板后才知道,原来服务员都是当地人,或朋友介绍的,他们没有打几天工就走人的心态,并且将顾客能喜欢当地文化和餐馆当作目标。

服务员有没有长期打算留下来,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截然不同。

开始时可能找不准目标,需要进行持续的思考,这时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容易失去对生活的主动性,内心产生空虚。

只有看长远、看全局,才容易找到方向。

看长远些,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以终为始看现在,才能拥有内驱力,积极经营自己的人生。

(3)人生观,是自我的积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惑,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每个人可以在曾经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听过的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从事的职业中,打造出自己的、个性化的人生观。

作者在书中写了自己的经历:

作为眼科医生,曾目睹过很多身患绝症、家境贫寒的患者和家属,始终不离不弃,于是形成了他对人生的特别感悟,同时也获得了坚强的能量。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劫难时,这些能量又帮助他度过了自己的人生困境。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也是不同的,每个人获得的收获也是千差万别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情冷暖的不同体会,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格局和认知的不断提升,自造人生观终将会带领我们,走出困惑的沼泽,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

写在最后:

《自造》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幸福只有当真实地认识到人生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获得认同感,感受自我价值;

培养目标感,让人生有方向;

打造人生观,成为行动基石。

静下心,多观察,多思考,从工作中、生活中,从身边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中,找寻人生的意义,享受幸福的人生。

作者 | 向阳而生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学会提高“配得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0-17
夜读|不慌不忙地对待自己的时光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0-04
赏读|寻找大洒锦 重拾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夜读|新的一年,学会摆脱多巴胺的诱惑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2-12
夜读|在书籍中找到方向
有书 2024-01-08
夜读|轻装前行,走好当下路
有书 2023-12-28
夜读|最好的珍惜,永远是趁现在
洞见 2023-12-17
夜读|告别迷茫的钥匙,是探索自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