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哀伤疗愈》:人为什么会哀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09:00

心理学家说,哀伤是爱的一种形式。也有人说哀伤是爱的代价。爱和哀伤如同生与死一样,相依而共存,亦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哀伤,同理,没有哀伤就不可能有爱。

丧失与哀伤哀伤与丧失有关。

当人丧失了挚爱的亲人,哀伤是丧亲后的一种自然而复杂反应。

还有一种丧失与死亡无关,比如失恋、失去了所爱的工作、失去了所爱的生活环境,或者儿童失去了所爱的玩具等。这种与死亡无关的丧失,通常被称为“象征性丧失”。这类丧失也会产生痛苦的反应,但它和丧亲哀伤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会在后面有更系统的介绍。

在哀伤研究与干预中,心理学界比较多地关注丧失了挚爱亲人的哀伤。这也是本书要讨论的重点。

心理学的解释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对依恋曾做过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理解哀伤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

他揭示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对亲人的亲密依恋关系也就是爱的需求从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这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比如婴儿需要爱,需要有人关怀照顾才能生存下来,否则他连抬起头吸奶的力气都没有,他需要母亲把他抱入怀里才能吸奶。他在母亲温柔的声音中和催眠曲中得到安全感和喜悦感。这种伴随人类生命诞生后的依恋关系是人类的天性和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的前提。

2.当婴儿和母亲分离会有焦虑感,会不停地寻找母亲。这种焦虑感会随着分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3.如果婴儿发现自己永远地失去了母亲,他会从焦虑转变成哀伤,并出现哀伤反应,比如饮食睡眠规律紊乱,尿床等。.而母亲失去了孩子,和孩子的依恋关系中断了,同样也会有焦虑和哀伤,并出现哀伤反应,她会尽一切努力去寻找和维系这种依恋关系,即使是在想象和思念中。

心理学所说的这种“依恋”就是我们常说的“爱”。这个理论后来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证实。其实何止是人类,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很多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也具有同样的爱和哀伤的天性。

哀伤是爱

爱给人带来安全感、喜乐、希望和生命意义。爱是人性良善、正义和责任感的源泉。无论人的社会地位、能力水平、经济条件、生活状况、生命经历有多么不同,但这种宝贵天性不会消失。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崇高的天性,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在经历过无数次浩劫之后,依然能够得以繁衍到今天。

死亡可以夺走我们所爱的人的生命,但它不会夺走我们的爱,因为它扎根在我们的生命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它一刻都不会消失。鲍尔比称它是“先天性编程于大脑”的一种天性。爱包含着付出与收获,无论是付出还是收获,它都能使人感到喜悦、温暖、安全、自信和自尊。当我们失去了所爱的依恋对象时,当日常生活中的爱的互动性被死亡摧毁后,正常的依恋关系就被破坏了,哀伤的出现无可避免。

然而失去挚爱的人,往往会使爱变得更强烈更深沉。也正因此,我们才会感到深深的哀伤。哀伤不是人的无能,不是软弱,相反,它是人类的正常情感,它是爱,它是生命甘泉中流淌出来的泪。您不用为自己的哀伤反应和痛苦感到羞愧和不安。哀伤只是证明您是一个有情有爱的人。

哀伤只能经历。这种经历有时候尤如赤脚从炭火上踏过,即便如此,它却不能躲过或绕过。经历和走过哀伤之路是每个人一生都不可能避免的。

如果有人把哀伤看成是负面情绪,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失去刻骨铭心之爱的经历。他们会在以后那堂迟早都会来到的人生之课中学到最深刻的爱是这么,哀伤是什么。

相关阅读
赏读|为什么我们不愿认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9
陈直:我为什么会读海德格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1
生活|哀伤咨询师刘新宪哀伤科普新作,带你认识和理解哀伤这门人生必修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视点|新时尚减压疗愈生活 “心灵加油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赏读|什么是恐惧景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4
赏读|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勇气的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0
生活|一位心理医生丧亲的真实经历,一段自我重建的疗愈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赏读|史蒂芬·平克:我为什么写这本《理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