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火爆的虚拟情绪商品亟需用规则框定质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15:17

分手后下单一份“失恋陪伴”,将会收获陌生人的悉心开导;备考时购买“云监督”服务,便有监督员时刻盯紧你的学习进度;无聊时入手一只“虚拟蚊子”,店家就开始对你发起“嗡嗡嗡”攻势……近来,五花八门的虚拟情绪商品风靡各大电商平台,销量一路走高。一些年轻人乐此不疲,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仿佛找到了“电子出口”,评论区不少消费者反馈“物超所值”“下次还来”。(4月11日《工人日报》)

虚拟情绪商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其存在有其合理性。2023年,“爱因斯坦的脑子”入选淘宝年度十大商品,成为历年来首个跻身此列的虚拟商品,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除了销量日益增加,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仅“脑系列”就先后上线了“社交脑”“面试脑”“学霸脑”等细分产品,有店铺还推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孔子的脑子”“鲁迅的脑子”等。无论是祈福型的“好运喷雾”、娱乐型的“虚拟蚊子”,还是疗愈型的“心灵树洞”、陪伴型的“叫醒哄睡”和“云监工”等,均不乏拥趸。

虚拟情绪商品虽然在网上卖得很火,但无不“虚”得让人极难把握。一份祝福、一个表情、抑或只是一份愿景,不仅不可称量,而且往往船过水无迹。此外,“云监工”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物有所值,“虚拟蚊子”叫几声才能驱走无聊,“失恋陪伴”是否能让对方忘却失恋的愁苦,“心灵树洞”能否帮助顾客走出心情泥淖,“哄睡服务”会不会达到安然入眠的效果……这些疑问都难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正因为其“虚”,就缺乏衡量的标准,导致服务质量难以坐“实”。消费者付费下单之后,既缺乏实物,也缺乏实质的服务内容,通常是言过则止,很难做到留痕备查,至于“无条件退货”等维权更是无从谈起。这类虚拟商品已不适合通过传统方式来监管,消费维权也亟待探索新方式。

更要看到,情绪商品具有疏导心理的作用,而疏导心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失眠、社恐、情绪低落、患有拖延症等,都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初期表现,至少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用带有调侃性质的服务而非专业心理辅助来处理情绪问题,潜在的风险不容低估。说不定“好运喷雾”,喷出的是心灵雾霾,而“叫醒哄睡”却暗含色情内容。虚拟情绪商品运用得好,可以帮助顾客减轻心理压力,运用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让顾客心情更糟、情绪更坏。

互联网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业态,这是好事,也是大势所趋。但正因为新,往往规则缺乏,进而容易出现乱象。当此类新生事物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必要及时推出标准,划定行为规范,进而用规则来框定服务。唯如此,虚拟情绪商品才能脱虚向实,成为一种质量能衡量、商家不能偷工减料、消费权益可得到保障的新型服务。

文/唐传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