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IPO节奏放缓,80家公司“撤单”
中国证券报 2024-04-02 12:10

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趋缓。数据显示,一季度,31家公司实现首发上市,低于去年同期86家水平;IPO合计募资223.6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961.37亿元募资额;80家公司IPO终止(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7家。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证监会近日发布政策文件,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禁过度融资,正深刻影响新股发行市场生态。未来,IPO发行将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从严监管力度,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

上市门槛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A股首发过会率、首发募资金额有所下降,发行节奏明显放缓。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首发过会率88%,低于去年全年90.58%的过会率,也低于试点注册制以来92.78%的过会率。“从被否企业来看,大多在业绩真实性、关联交易公允性、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

从上市板块来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企业IPO通过率较高。一季度,主板和双创板块(科创板和创业板)募资占比分别为48.45%和43.69%;北交所IPO发行家数较多,达到8起,募集金额17.58亿元,占比7.86%。

从主体行业分布看,IPO募资规模排名第一的是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募资金额达59亿元;排名第二的是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募资额为52亿元;资本货物行业以42亿元的募资金额排名第三。

中信证券认为,证监会近期明确表示,在适应经济规律、符合基本的上市标准基础上,IPO将提升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预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发展、真正有潜力的企业IPO仍将获得政策支持。

业界预期,随着严监管全方位加强,未来企业上市门槛将进一步提升。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分析,近期监管部门对于上市门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拟上市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证监会将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同时,未盈利企业上市将进一步从严审核。

全流程严监管

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80家公司IPO终止(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7家。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撤单最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紧随其后。

“从目前情况看,IPO申报撤回已经常态化。”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说,主动撤回的企业可能是因为业绩下滑,或是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也可能公司觉得排队时间太长不是好时机,或是在问询阶段被发现了瑕疵。

记者梳理发现,业绩增长放缓、商誉准确性、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重要股东股权被冻结、实控人过往纠纷等是企业在“撤单”前被监管问询的高频问题。

IPO全流程严监管是“撤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对拟上市企业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的行为给予高度关注。《意见》发布后,已有青牛技术等多家公司撤回IPO申请或终止IPO。

田利辉认为,拟上市企业“清仓式”分红,之后再募资偿债补流,往往存在通过利润转移以确保原有大股东获取最大利益或缓解自身资金压力的嫌疑。监管部门严查此类行为的出发点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部分企业通过“清仓式”分红进行利益输送或规避债务。

管住“看门人”

严把准入关,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中介机构责任愈发重大。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3月15日表示,证监会在制度规则上已经明确了对于“一查就撤”这种问题要追究到底、责任到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特别关注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就IPO保荐业务对相关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数十张“罚单”。

3月29日,上交所发布沪市首单发行上市监管资格类处罚。上交所决定对两名保荐代表人予以3个月内不接受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惩戒事由系在IPO保荐工作中职责履行不到位,包括保荐工作缺乏独立性、未如实说明历次聘请保荐机构的情况、尽职调查履职不到位等。

据悉,此次案件中的资格罚不同于此前的声誉惩戒,上交所通过一定期限内不接受申报文件的方式,传递“重典治市”的明确信号。

“除了上述举措外,我们还关注到,近期相关部门加大了现场督导力度,并依法加大了对涉嫌严重违法、帮助造假的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强化中介机构把关责任,力求将问题公司坚决挡在市场门外。中介机构也应充分发挥好自身监督职责,提供更高质量服务,为市场把好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