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余华最温情的作品,所有主角都活了下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21:00
当初写完《活着》的时候,我觉得光写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苦熬过来的好像不够,还应该再写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所以写了《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王安忆: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点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许三观,倒不是说他卖血怎么样,卖血养儿育女是常情,可他卖血喂养的,是一个别人的儿子……他又不是为利己,而是向善。这才算是英雄,否则也不算。他不是悲剧人物,而是喜剧式的。这就是我喜欢《许三观卖血记》的理由。

苏童:我特别喜欢《许三观卖血记》, 因为我觉得《活着》可以讲清楚, 用几句话就可以表达, 但《许三观卖血记》你很难讲清楚, 那里渗透的东西难以言说。我觉得, 那种无可言说的小说质地正是我所想要的。

王德威:《许三观卖血记》破题就点明:鲜血是有价的,在旧社会如此,在新社会亦复如是。许三观一辈子靠着卖血来交换,或交易,活命的本钱。得失之间,他的身体成为最后赌注,弄不好真是血本无归。大人先生们讥斥余华的犬儒之余,可能小看了余华的用心。

张清华:我常询问德国及其它欧洲国家的学者——问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谁,回答中所喜欢最多的是余华和莫言。(……)问他们最喜欢的作品是哪部?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许三观卖血记》。(……)像《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作品,我相信已具备了成为“世界文学”的可能。(……)要讲形式感,《许三观卖血记》更胜过《活着》。

吴义勤:余华通过《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文本回击了文学界对于先锋作家所谓现实失语和玩弄形式的指责, 确证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法兰克福评论报》:《许三观卖血记》属于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最令人激动的叙述作品之一,它和我们读到的欧洲文很不同,没有倒叙、内心独白、心理描写等叙述特点……余华保留了这种对于欧洲读者来说十分陌生的文化,正是这一点使他的作品显得异乎寻常的珍贵。

《西雅图时报》:虽然《活着》具有史诗般的气魄,但《许三观卖血记》的故事更为复杂(……)这部作品是文学史稀有的成就(……)许三观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内容简介: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继《活着》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丝厂工人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他卖血是为了娶亲,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是为了不被饿死,是为了生存。但是最终,还是为了爱和生活的尊严。

余华在小说中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一群有着狂热生活欲望的小人物,是当代中国人的生动写照。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我知道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养育了我的写作,给了我写作时的身体、写作时的手、写作时的心跳。而文学给了我写作时的眼睛,让我在曲折的事件和惊人的现实那里,可以看到更为深入和更为持久的事物。

——余华

作者简介:

余华

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2022年)等。

相关阅读
《我在岛屿读书》首次线下主题活动 余华畅谈文学治愈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回声 | 《宝水》《北上》已销售六十多万册,京产文学作品呼应新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1
散文集《黄渤海记》出版,王月鹏:我的所有改变,都与海有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余华:积极接受生活给予的紧张与松弛
中国新闻网 2024-08-17
余华成为首登《巴黎评论》的中国作家 他谈了些什么?
红星新闻 2023-12-11
余华成为《巴黎评论》史上第一位受访中国作家
扬子晚报 2023-12-08
魏书钧的困境:学了余华的“破”,缺了余华的“立”
李勤余 2023-10-27
文学|“流俗在我的文学世界” ——黎紫书作品分享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