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群也该有“八小时之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07:30

公司大群、片区群、部门群、项目群、整改反馈群……在福建福州一家连锁餐饮店做门店督导的俞欣,微信上置顶的工作群多达56个。春节前夕,俞欣想把和宝宝的合影发给在江西老家的父母,她不断下拉微信页面,翻阅无数个群组后,才找到家庭微信群。“生活被工作群给淹没了”的职场人不止俞欣一人。下班后、节假日期间,那些随时弹出来的微信工作群消息提醒,使得越来越多职工的工作与生活没有了界限。(2月19日《工人日报》)

微信等社交群组给职场管理带来了方便,也给职场人带来了烦恼。线下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等还有一定的边界,而不少用人单位的工作群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不管职场人身在何处,在干什么,工作群都有一根永不掉线的“网线”时刻链接职场人的神经。工作群就像一张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劳网”,轻易就把职场人困在了网中央,让职场人越陷越深越迷惘。

职场工作群普遍呈现过多过滥的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建群非常随意,一项工作建一个群,一个项目建一个群,一次任务建一个群。职场人少则入十几个群,多则入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群。去年,四川南充某房地产企业员工唐影离职后,花了三个半小时,退了600多个工作群。退几百个工作群后的如释重负,反衬了“在群”时的压力,唐影一度为工作群所困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的身上有很多职场人的“群影”。

用人单位建群很容易,可落到职场人头上,每一个群都是一种线上工作场景,都传导着工作压力。各个工作群,大大小小,林林总总,都是发布工作指令、安排工作、督导工作、汇总工作、反馈工作、信息交流的平台,职场人在群中,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收到回复,还要全面阅读并厘清工作群中的必要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工作群的信息常常没时没晌地袭来,很多职场人需要在半夜、凌晨查收工作群信息。如果职场人不及时查收信息,轻则招致批评,重则招致罚款,不少人被工作群信息碎片化消耗着、困扰着,精神紧张,身心俱疲。

工作群是一种新的工作场景,职场人节假日或下班后在工作群的种种付出如果达到一定的量,就具备了加班属性。然而,除个别案例中的劳动者外,多数职场人并未因工作群付出获得加班权益,工作群加班权益被漠视了。

拿什么“解放”困在群中的职场人?首先,用人单位、工会等应该关注到职场人被群所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职场人减负,为工作群的建立、管理建章立制,明确建群权限,设定建群审批流程和条件,做到非必要不建群,非必要不在节假日、下班后(尤其是夜间休息时段)发消息、调度职场人。其次,对工作群进行清理,该合并的合并,该解散的解散,并创新优化工作信息平台,给职场人营造简约、清朗、高效的线上工作场景。再次,应赋予职场人线上请假权,允许被批准休假的职场人不关注、不回复、不处置工作群的信息。司法机关、人社部门等应加强对线上加班问题的研究,明确线上加班的情形和标准,教育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理念,完善对职场人线上加班权益的保护机制,支持职场人维护线上加班权益的诉求。

说到底,职场人不是不知疲倦的机器,需要“离线休息权”和“离线安宁权”,需要处理工作之外的其他事务,不能处于“24小时待机”状态。工作群也应该有“八小时之外”,处理工作也应该有时有晌。

文/唐山客

漫画/王铎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