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07:00
实干为先,是强信心的根本。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是强信心的核心要义。稳中求进也好,以进促稳也好,先立后破也好,都需要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按照系统观念深入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全力推动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李强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已经作出明确部署。春节假期刚过,此次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凸显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等等。

因此,只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才能用更高质量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用实干实绩取信于民,才能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想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信心比黄金更可贵。

及时释疑解惑,是强信心的基础。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一系列权威数据,社会上出现了经济增速与个人直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工作不好找了,生意不好做了,钱更难挣了,成为一些人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孕育、恢复向好信号持续释放背景下的直观感受。对此,一方面不能简单化地忽略这些感受,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另一方面要及时向社会阐明宏观数据背后的事实和趋势,实事求是地告诉公众,总体上发展不错,不代表每个方面都好。经济回暖从宏观层面渗透到百姓生活,需要时间,政策效力、消费潜能等红利释放也需要时间;随着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更多积极的变化会逐渐传导到市民身边,使我们的个体感受与宏观数据逐渐“同温”。只有打消了公众对经济发展的各种疑虑,全社会对未来的信心才有根基。

实干为先,是强信心的根本。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因此,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奋力抢抓工作先机,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是强信心的核心要义。稳中求进也好,以进促稳也好,先立后破也好,都需要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按照系统观念深入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全力推动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如果缺了全局意识、大局观念,没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勇气,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强信心也将无从谈起。

春节假期已过,全国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谋划开年工作,各行各业无不铆足干劲,龙年新春新气象正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的力量。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只要我们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前进步伐。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