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新增约9万人喝上市政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14:54

水流大了,水更清澈了,壶里的水碱明显减少……这是自备井用户用上市政水后的普遍感受。近日,随着朝阳区慧桥小区顺利完成供水水源切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2023年自备井置换工程圆满收官,超额完成了北京水务折子工程任务。据了解,集团先后对朝阳区珠江绿洲、通州区朝通嘉园、丰台区葛村西里1号院等57个小区(单位)进行了自备井置换,关停自备井37眼,置换水量约2.02万立方米/日,受益居民约8.98万人。

破解施工难题 专业化施工

市自来水集团表示,多数自备井小区原有管线图纸不全,各类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需要彻底摸清管线位置,才能准确制定施工方案,避免在施工中误伤其他管线。同时,集团与属地社区和物业加强沟通对接,通过社区积极宣传自备井置换的重要意义,争取居民理解和支持。具备进场条件后,集团立即组织优势力量,必要时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展施工,确保小区如期通水。

如在珠江绿洲小区置换工程中破解了不少施工难题。集团以暗挖隧道方式铺设直径300毫米供水管线约100米,连通南北,工程难点在于暗挖隧道要分别穿越京通快速辅路、京通快速主路、地铁八通线,三条交通设施均为东西通行要道;且暗挖隧道地质情况相对复杂,地下施工需要克服土质沉降、渗水等难题,经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先后4次修改施工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顺利实现竣工通水。

实施独立计量(DMA)管理 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点滴细节里,许多小区施工空间狭窄,容不下稍大的机械设备,挖掘工作只能依靠人力。为了减少施工扰民,集团综合考虑交通出行和居民作息规律,尽量避免在休息时段进行破路施工。如果需要夜间施工,为了降低噪音,通常选用静音发电机、LED电瓶照明灯等超静音设备。

实施改造后,供水管线及设备设施将由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集团在小区(单位)入口安装了流量计,实施独立计量(DMA)管理,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供水流量和管网运行状态,对最小夜间流量和总分表水量进行对比分析,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网漏损隐患。一旦发现水量异常,集团专业人员将赶往现场排查情况,及时修复漏点,有效减少水资源损失。这一管网精细化管理举措,也为今后实现城市智慧供水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提升供水安全保障度,集团选取球墨铸铁和不锈钢管材用于铺设庭院管线,新管材具有抗腐蚀能力强、不易结垢等优势,其安全性明显优于原有的普通铸铁或PE管材;同时对老旧闸门、消火栓等设备设施进行全部更新改造,有效消除供水安全隐患。

实现“查表不入户”智能化服务

用上市政自来水后,各项智慧便民服务举措也将“一步到位”,从过去物业上门查表收费或提前购买水卡的传统方式,升级为智能远传水表计量和线上“一站式”营销服务,实现了用水智能化管理。集团对具备条件的小区安装了智能远传水表,用水数据定时传输到系统中自动完成出账,实现了“查表不入户”,减少对居民的打扰。用户还能通过“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公众号和“北京自来水”APP查看账单、缴纳水费以及开具电子发票,基本实现了供水营销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据悉,今年是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按照实施计划,集团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拓展区的自建设施供水住宅小区(单位)置换60个。下一步,集团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发展延伸,积极开展自备井置换工作,让更多市民喝上安全优质的放心水,共享首都供水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市民用水获得感和满意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