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让孩子“动起来”,教育部: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4 14:02

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课间十分钟,如何让孩子“动起来”。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该问题,已就相关问题密集部署、全面排查,认真督促整改,并将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

据介绍,近一段时间,教育部专门组织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海南、贵州、新疆等部分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要求各地进一步研究分析产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和整改要求。同时,向各省(区、市)发出工作提醒,对部分学校进行明察暗访。

北京、河北等8个省(区、市)开展了专项排查,对部分落实不到位的学校,立即督促整改。同时,分级设立监督举报专线,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接受社会及家长监督。从目前情况看,“课间10分钟”限制学生活动的现象有所改观。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指导地方和中小学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对于办学条件存在困难的学校,“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10分钟活动,错时、错峰组织大课间活动。指导地方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进一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切实改善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学生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同时,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清晰责权划分,合理界定校园安全责任。引导学校或者学校举办者按规定投保校方责任险,有条件的可以购买校方无过失责任险和食品安全、校外实习、体育运动伤害等领域的责任保险,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此外,将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和学校进行约谈和通报,并责令整改。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在责任督学日常督导、教学视导等常规检查中关注落实课间活动问题,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

学校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自我调节的放松时间,如何才能让课间十分钟更加丰富有趣呢?不少学校这些年也在探索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享受清风拂面,得到锻炼和快乐。我们去看看这些学校的尝试。

砸沙包、跑跳环、扔飞盘……每到课间活动时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的操场上就满是孩子们体育游戏的身影。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三年级学生 李美周:很多娱乐项目,比如刚才就玩老鹰捉小鸡,编花篮,还有飞盘和弹力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体育老师 李聚奎:操场东南西北四个角都会有我们的体育老师在那驻守,关注我们孩子的活动,如果一旦发生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他们旁边帮他们解决问题。

低年级的同学离操场近便于活动,高年级的同学也有他们的一方天地。记者走进教学楼发现,学校每层走廊的窗边都摆放着数独棋、魔方、鲁班锁等益智类玩具,走廊的方砖也可以进行跳格子等游戏,不愿意去操场的同学,也可以在走廊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副校长 刘蓓:课间对孩子来讲是他们释放天性的好的时机,我们学校虽然校园很小,确实也受到楼层的限制,但是在学校里我们是尽可能多的开放活动空间,把这些给孩子们。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活动场地不足是不少学校面临的困难,因地制宜就显得极为重要。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利用户外空地,开发了一系列益智类和传统民间游戏等地面游戏;湖南长沙的清水塘江湾小学,学校通过在每个教室门口设置摸高打卡点,走道铺装“跳房子”九宫格等方法,创造出很多随处可玩的场所。采访时虽是下雨天,但记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宅”在教室里。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自创游戏,用纸足球来一场“迷你”足球赛、用废纸团来一场“迷你”保龄球赛,更有学生用竹节制作出了课文中的“竹节人”,玩起了对抗赛。

为了提升课间活动的吸引力,湖南的一些学校还开展走进自然等劳动教育活动,云南多个地州市则把传统民族舞蹈融入课间健身操等活动,内蒙古、北京的一些学校还创编了多个主题的手势舞,一旦遇到特殊天气,同学们在室内也可以做肢体活动。

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校长 闫华英:课间十分钟,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也是作为孩子们在校园里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单一的只从管理的视角来看待这项工作,更多的应该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这个视角来加以教育引导。

创新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安全有序活动

课间活动时间,孩子们跑跑跳跳是天性使然,玩乐之余,最主要的无疑就是安全问题了。如何引导孩子们科学有序地活动,有效预防、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不少地方和学校也在探索。

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学校,课间休息时,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孩子带领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共同玩耍,同时帮助老师维护现场的游戏秩序。学校通过这种“大手牵小手”结对子的方式,培养他们自我保护和相互照顾的意识与能力。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五年级学生 商瑜我是会经常到操场上,教他们(低年级学生)领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跟他们互动,教他们一些安全意识,让他们安全意识变得更强了,而且他们会变得更加有秩序。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教师 胡骏: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刚到我们的小学,他们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所以我们也设置了以下的一些内容:首先是我们的一个新生行规训练营,第二是我们校园中的一些引导的标牌,第三是由我们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在玩中学,从游戏当中的规则一直延伸到校园中的安全规则,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集体观念以及规则意识。

记者在上海、内蒙古、北京多个学校采访时发现,不少学校都设立了小小“安全监督员”岗位,由同学们轮流上岗,学校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让孩子们了解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危险防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三年级学生杨楚珣:每周五的时候会有培训。课间的时候楼道内可以玩,但是不可以大声喧哗,也不可以跑。一般看到有同学跑的话就拍一拍他,用手势告诉他说不要跑。如果楼道内有同学大声喧哗就会这样(手势)。如果他们表现很好,我会给他们竖一个大拇指(手势)。

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长宁校区教导主任 姚惠娟:做小志愿者也是的,希望他们把平时学到的、看到的以及听到的这些安全知识,转化为一种安全意识,那么做到学会保护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一些学校还创新了许多安全教育方式。“安全飞行棋”游戏就是湖南长沙仰天湖实验学校的新尝试,铺设在地上的棋盘设置了校园安全、地震等四个区域。孩子们需要答对安全常识问题,才能够抛色子,移动棋子。学校把近百道安全小知识融会到了游戏的一问一答之中。

湖南长沙仰天湖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王若熹它比桌上的飞行棋更有意思,更有参与感,可以把同学们都带入进来。

学校日常还会在开阔地设置模拟场景,通过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自助、互助技能。

湖南长沙仰天湖实验学校执行校长 唐玲娟:我们把安全教育渗透到了课后、游戏、活动当中,让他们深入体会到安全对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 激活“课间十分钟”

学生课间被“困”在教室的原因很多,比如担心会造成安全隐患、会影响学习。对此,专家表示,要充分认识课间十分钟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远意义,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设置课间10分钟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边玉芳: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初中高中,我们的注意力一直在发展,中间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阶段,一堂课之后一定要有10分钟的休整。这是对我们学习的需要,注意力和大脑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身体的需要。它是通过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来设置的,也包括我们孩子为什么要一个学期之后会有一个寒假暑假,都是有它要达成的除了有教育的功能,还有娱乐的功能,还有交往的功能,还有身体健康的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 梅志罡: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间,我们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到其他一些教育场景。比方说,我们课间十分钟,当我们把学生放出教室,让他们在运动场、在公共空间中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他们能够得到的是新的教育场景体验。学生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会跟他们同伴们在一起,既有利于孩子们心理的进一步健康成长,同时也对孩子们社会性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专家建议,破解难题,需要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力“兜底”,把学校从“承担无限责任”的担忧中解脱出来。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终身教育首席专家 吴遵民:“课间圈养”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我们学校管理工作者不敢或者也不愿意担责所致,但实际上它却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我们的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我们的政策法规的缺失,乃至于我们教育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缺乏关注。

如何合理开展课间十分钟,专家建议,学校和老师都要做好引导者,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有力联结,守护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边玉芳:学校的作用一定是积极主导的作用,比如说,不能上课拖堂,包括对我们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以及各方面的行为习惯的训练。然后怎么样通过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去改变我们家长的一些不太正确的理念,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发挥各方的智慧,从儿童健康出发,来设计一些好措施,一些好机制。尊重孩子、青少年成长的规律,科学育人。

作者/高磊 俞悦 王殿甲 乐林峰 宝音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