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云端学校……在受教育的路上不落下一位孩子!
央视新闻 2023-12-03 14:08

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2021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遴选了15所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其中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承担了“送教上门”改革试点项目。两年多来,试点的情况如何?

试点改革 提升“送教上门”服务质量

在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四黄村,南安市特教学校的王莉莉老师正在给9岁的黄浩阳上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课。尽管浩阳家距离学校有15公里的路程,但学校每周都为他安排了2课时的“送教上门”服务。如今,浩阳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少提升。

黄浩阳奶奶李悦治:以前他什么都不懂,也不会完整说话。老师来教的,会聪明很多的。他说,奶奶,我会一年比一年好的。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老师74人,他们既需要照顾在校就读的343名学生,也要给分布在26个乡镇的195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地域面积大,学生分布广,校长尤志添告诉我们,刚开始进行“送教上门”时,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性。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尤志添:原先“送教上门”也是按照经费来配套的,多少人不能到校就读,就给多少经费配套,只能采购一点教具、设备给孩子。经费使用渠道受限,不能直接用到老师的补贴金上,老师差旅费没办法解决,就很难去开展这项工作。

为解决资金保障问题,南安市教育、财政部门在保障“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配套出台了特教学校教师“送教上门”工作津贴标准,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然而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新的问题。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莉莉:老师离开之后,孩子没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再接受教育,再学习。

由于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家庭普遍经济困难,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干预少,仅凭老师点对点的单向送教,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老师们也发现,相比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常年卧床、情绪行为不稳定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尤志添:这家孩子是重度脑瘫,孩子是一级肢体残疾,基本上下半身是瘫在床上。我们早期来给她做康复训练的时候,整个都瘫在床上。像彤彤这种重度脑瘫的孩子,整个南安市有100多人。家长更希望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一些康复训练或者学习,给他们实实在在的一些帮助。

“云端学校”汇聚多方资源 提升送教质量

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送教上门”工作中发现的难点,2021年9月,南安市推出了福建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他们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医教结合、精准帮扶的送教综合服务机制。

在残疾儿童黄浩阳家,记者看到,他正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南安市特教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上课。而依托的平台,正是为了打破时空的限制,南安市与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共建的“福建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南安云端学校”。这一“送教上门”云平台依托广电网络创建,政府免费为需要送教的学生配备了一台40寸彩电,安装了学习终端设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送教+送康”的服务模式。由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课程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云端学校”服务提供商、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南安分公司总经理 林文聪:我们把一些优质的课件资源放在平台里,学生可以无限时点播。上门服务的服务人员,上门要计时打卡,要确保服务质量、服务时间,确保整个服务的监管过程。另外一方面,在我们的系统平台里面、软件里面,我们开发大量的各类评估量表,通过这些量表可以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全程都有跟踪、跟进,也可以做到学生一人一档。

如今,南安市已构建起由特教资源中心牵头,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义工、爱心企业、社区等社会各界主动对接的帮扶体系,为“云端学校”学生家庭提供更多社会服务。

南安市教育局局长陈少波: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在受教育的路上不落下每一位孩子。“云端学校”做到现在,它是很多部门,卫健、妇联、残联,甚至工会、共青团,所有的部门、所有力量共同来做、共同来推的。

文/记者 高磊 马宁 郑皓 刘宏宇 庞海森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