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光明日报 2023-12-01 12:00

“三北”工程,是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的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件事抓好。这是我们党首次把一个大型生态建设工程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充分表明“三北”工程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战略价值更加凸显。

新时代以来,“三北”工程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不断调整工程建设主攻方向和建设重点,先后启动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引领工程建设走上基地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工程建设呈现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发展势头。针对“三北”地区防护林老化退化加重趋势,工程将退化林修复改造纳入建设内容,并逐步覆盖整个工程区。面对黄土高原坡陡沟深、地表破碎、地势起伏不平的地理环境实况,启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按流域、分山系整体推进,规模治理。针对“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成果巩固难、重点不突出问题,启动精准治沙项目,在过去防沙治沙任务基础上,推行“六精准”治沙模式,带动防沙治沙工作逐步走上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前期奋斗成果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增长到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三北”工程带动林下经济、特色林果业、沙产业等发展壮大,为全国提供了1/4的干鲜果品,助力1500万人脱贫增收。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下,我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也要看到,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深、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我国“三北”地区分布着全国84%的沙化土地和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有7个强风蚀区、34个风沙口和3条主要沙尘暴路径区,这里是我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是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攻坚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也是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出了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这深刻阐明,党的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规划为引领、以法治为基础、以工程为抓手、以政策为保障、以考核为导向、以社会为主体的防沙治沙格局,为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这三大区域是防沙治沙的主战场,是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脊梁。我们要聚焦每个区域的重点、难点、卡点,抓住系统治理这一“牛鼻子”,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强化全要素保障,尽锐出战、整体作战,确保如期打赢三大标志性战役。

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协调机制。“三北”工程省区市和有关部门要同题共答,加强政策协同,切实解决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的用水、用钱、用地等问题,协调解决区域性重要问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文/付吉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