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身险市场发展机遇
经济日报 2023-10-23 10:15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披露的数据,据测算,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人身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1%,其中寿险业务同比增长17.0%,表现十分亮眼,这也意味着人身险市场发展正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机遇。

一是居民风险偏好更趋稳健,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多元。伴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财富持续累积,21世纪前20年我国社会净财富的复合年均增速为16.2%,超过同期GDP增速,与之伴随的是,居民不再只重点关注财富的成长性,而是更多开始考虑安全、传承等多元目标。同时,由于老龄人口占比与总量双升,加之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下行。寿险产品相对稳健,又具备遗产规划等理财功能,所以具有很好的配置价值。事实上,今年以来寿险业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在于,银行挂牌利率下行、理财产品收益不尽如人意,使得储蓄型寿险在收益性和安全性方面相较于“竞品”表现出比较优势。

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固,人身风险管理需求高涨。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01年的7%上升到2022年的超过14%;相形之下,养老产业特别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养老照护服务业、老年医疗卫生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个人要“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就不仅需要养老钱、看病钱,还需要有与养老健康相关的服务保障。近些年,我国人身保险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围绕消费者生命的长度和质量,积极构建“保险+”生态圈,探索建立养老社区、提供健康管理、居家护理等保险关联服务,为人身风险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整合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身险主业发展。

人身险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一些隐忧。从提供的保障水平来看,据测算,今年1月份至8月份人身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3.1%,但新增保额同比增长只有7.9%,这一方面印证了这段时期行业规模的增长主要是储蓄型寿险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说明人身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水平没能同步跟上。从险种结构来看,除了寿险增速强劲外,今年1月份至8月份健康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5.0%,而意外险保费规模同比下降13.1%,这也暗示着缺乏有质量的创新,尚未摆脱依靠产品迭代、渠道激励、价格比拼等方式来竞争的模式,消费者获得感有限,导致意健险市场增长乏力。此外,从业务风险水平看,之前热销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水平相对较高,这对于消费者有较高吸引力,但对于保险业而言,这也意味着更高的负债成本,在当前市场利率中枢下行的环境下,可能隐含着较大的利差损风险。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我国保险资金的年均财务收益率5.28%;而2023年二季度末,行业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22%,资产端的压力也比较突出。正因此,今年8月份起,在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下,在售寿险产品普遍调低了预定利率。

总体而言,人身险行业能否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以持续健康发展,还有赖于自身能力建设。一是提供高质量风险保障的能力。近期寿险的高增长更多依赖于较高的隐含收益率,但这种比较优势只是阶段性的。在做好“保障”本业的基础上去追求“派生”的理财功能,这个导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反复论证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也进一步明确了鼓励险企发展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导向。更好服务老龄社会的长寿风险管理、医疗保障需求,是人身险行业的立身之基。二是更好的资产管理能力。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近九成来自人身险业务,让逐渐增长的资金获取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让企业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收益和流动性方面更好地匹配起来,对行业长期发展尤为重要。三是更好地整合关联服务的能力。保险业要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需要抛弃传统的经营模式,以敏锐的眼光、创新的思路,推动“保险+”能力的提升,以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文/锁凌燕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