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父亲的扁担
半月谈 2023-10-02 19:00

父亲逝世已经十多年,每次回到皖西南山区的老家,都会看到母亲的房间里有一条扁担靠在墙角,这是父亲生前用过的扁担。父亲是脑溢血突然离去的,没留下什么遗言,只有母亲理解父亲的心思,将这条扁担一直保存到今天,还将继续保存下去。经过她的细心擦拭,伴随父亲几十年的老扁担依然鲜亮,不见灰尘。它就靠在那里,像一个人形,就像父亲一直靠在那里,默默守护着岁月。

小小的一条扁担挑起了一家人的幸福与苦难,挑起了天地,更挑起了父亲的六十个春秋。

那年代,农业干活和搬运主要是用人力。肥料、土石、种子、收成、柴草、用水,特别是出村运货等等,哪一样少得了小小的一条扁担?我甚至记得,父亲还挑着小时候的我和妹妹俩到三十里外的姥姥家,一人一头坐在篓筐里。还有一次,我才十五六岁,跟着父亲在一个月夜挑送桐油到外县。真的是大事小事一肩挑呀。

身材矮小的父亲却是使用扁担的好把式。扁担随便往肩上一搭,肩两头的扁担距离相等分毫不差,且用力均匀,同时讲究两手牵拉两头绳索的方式。这似乎是父亲化重为轻的技巧。真的!不管多重的担子,往他的扁担两头一放,他挑起来节奏均匀,稳步向前,带有艺术性,好像不是他在挑着担子,而是扁担在挑着担子呢!他的扁担似乎蕴藏着威力和灵机,可以应对所有难题。听说后山丛林里闹狼,好心人劝父亲不要进去,父亲却淡定地说:“我才不怕呢,手里有扁担!”测量地段、物件等,父亲从不用尺具,只要用他的扁担往上一放,立马精准到尺、寸、分。难怪,当用别人的扁担时,他说不习惯,于是跑回家拿自己的。

好把式来自热爱!父亲爱扁担是出了名的。他不讲究吃穿住,可是选择制作一条自己使用的扁担却特别讲究。先是让村里老先生选一个好日子后,他跑遍了村里山林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瞄瞄,那里瞅瞅,像寻找宝贝似的寻找可以用作扁担的木材,而且他的要求极高。结果看中了南岗的一棵桑树,桑树干最硬实,做扁担最适合,谁知树的主人不同意,父亲在失望之余,只得花费较大价钱才得手,像拿回了一件宝贝,满心喜悦。接着,请村里最好的木匠精心打造好了才算完全满意。

好把式来自他几十年的辛劳和磨炼。生存于贫困山区,又有子女6个,全家的生活由他一人挑着担着。扁担不离身,扁担仿佛成为父亲身体的一部分。母亲常对我说:“你爸操碎了心,用尽了体力。”又说:“扁担还是那个样子,你爸的身子却变了形。”我知道,父亲的两肩上各让扁担圧磨成一个凹槽,而整个身体都在承受、应付着一副重担的压力,长年累月下来,身体咋会不变形?是呀,一年四季,风里雨里,起早摸晚,抠着屋前山后的土地,这里就是全家的生活来源呀,偶尔也到村外帮工或跑一点小生意,挑担成为主要的农活儿。在自家门前挑起担子来倒没什么,有时候还要出村出乡出县,那时代,交通很不发达,同时也是为了节省路费,五六十里路程都要挑起担子直走,甚至沿着皖河岸走到安庆。改革开放后,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可是父亲还是改不了老毛病,挑担子是他“就这么一点爱好”,依然扁担不离肩,肩不离扁担。但他还算开明,不抗拒新生事物,说:“这世道变了,应该让年轻一代去享福吧,我还是习惯于这个扁担。”

是呀,村里人都知道:一台拖拉机顶得上10条扁担。正是那些年轻人,不理解父亲,还常常笑他,甚至称父亲为“扁担佬”“扁担命”“老扁担”。父亲听后反而觉得极入心:这外号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呀。

就是这样!父亲不爱换新扁担,往往认死理,恨不得一条扁担伴终生,乡亲们都笑劝:“省来省去,一条扁担还用不起吗?”母亲也劝他换一条扁担。是呀,山上桑树到处都是。可是,父亲就是不换这一条不知用了多少岁月的扁担。其实,父亲不只是为了节省,也是为了热爱,劳动间歇,父亲有时候还将扁担当枕头休憩一会儿。久而久之,扁担对于父亲来说仿佛有了生命,是一对好伙伴,谁也离不开谁。父亲也成了“扁担精”,对自己的扁担特别敏感。集体做工时几十条扁担放在一起,父亲一眼就能认出哪一条是自己的。一次,邻村有人拿错了他的扁担,他硬是天擦黑后跑到人家家里换回了自己的那一条。

看这一条扁担!长约5.5尺,宽约2.5寸,疙里疙瘩的,满身疤痕,摸上去毛毛糙糙,由于常年被汗渍浸透,像用桐油浸过一样,透亮透亮的。如果将它放在博物馆,会是一件饱经沧桑的遗物或绝佳的艺术品。

我明白了,若要知晓父亲的人生经历,学习父亲的修身品格,只需保存、观摩、回味父亲用过的这条扁担,这是一种扁担精神。我决心接过这条扁担,并让女儿传下去。这次春节回老家,我会征求母亲意见,将父亲的扁担带到城里、带到身边……

作者:方文竹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当挑担叫卖30年的“王鸡肉” 站上“流量场”
成都商报 2024-12-02
品读 | 父亲的城
半月谈 2024-10-01
品读 | 有关扁担的记忆
半月谈 2024-09-25
品读丨多少往事,似在记忆中消瘦
博识国学 2024-02-22
品读|乡下的父亲最大的本事
半月谈 2024-02-11
品读|因为父亲的病,我曾急得分寸全无
半月谈 2023-09-12
品读|孙犁:父亲的记忆
当代 2023-07-03
浙江青田74岁老人自掏腰包9万元修路获赞 孙女:爷爷平日节俭大事上没有退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