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北京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以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19:53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9月21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工作情况的报告。一段时期以来,本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不断推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就业人口1132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2018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以下。今年以来,本市全面恢复现场职业招聘洽谈等综合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大型现场招聘会等847场。 

年均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

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市政府委托在会上所作的报告,为促进就业,本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掷地有声。例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在实施宏观调控中优先考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就业人口1132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2018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以下。

2020年以来,本市围绕助企纾困、援企稳岗及时打出信贷、税收、财政以及社会保险费“减免缓降返补”等政策“组合拳”。例如,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精准推介相关补贴政策,调整、压缩拨付环节,全面落实“直补快办”。对于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推行“一件事”办理模式,只需跑一次即可全程打包办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支持,助力企业稳定扩大用工规模。 

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报告指出,针对重点就业群体,本市精准提供分类就业援助,综合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被摆在重要位置。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化“校区对接”机制,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30场,1.1万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8万余个。同时,出台了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并实行全链条服务。鼓励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为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到本市边远山区基层单位就业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等,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就业见习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对遇到暂时困难的创业担保贷款人可申请展期还款,多举措支持毕业生创新就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本市积极将农村劳动力纳入促进就业帮扶范围,推动就业服务、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例如,深入实施“扶持产业、促进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会保障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的“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全面消除低收入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今年以来全面恢复现场职业招聘活动

本市也在不断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着眼终身职业发展,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深入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如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鼓励支持重点群体技能帮扶培训等。今年7月,本市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四个环节出台18条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340万,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为30.4%;高技能人才总量为115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为33.8%。今年以来,全市各类培训已达84.5万人次。

此外,本市还打造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依托市区就业服务网站和公众号服务矩阵,发布信息、直播带岗,组织线上招聘和职业指导、咨询等服务。今年以来,全面恢复现场职业招聘洽谈活动等综合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就业在北京”2023年大型现场招聘会等847场,满足各类群体的求职就业需求。 

2021年来为5.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7.2亿

报告指出,本市持续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多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今年5-7月,在2023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中,重点严查未经行政许可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业务,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违规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非法贩卖求职者个人信息,以招聘为名介绍劳动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

劳动者权益也被得到更好地保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不断加强根治欠薪制度机制建设。报告指出,本市在全国首创农民工工资支付“6+4”一体化综合监管,实施“风险+信用”综合评估和重点监管相结合的穿透式管理。开发建设“互联网+监察”数字监管信息系统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首创“人社+金融”联动监管响应的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机制。畅通网上网下欠薪诉求受理渠道,提升办理质效。2021年以来,共立案办结工资类案件2.1万件,为5.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7.2亿元。

建议:

要把就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下一步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更加重视就业问题,把就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全方位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指出,当前,稳经济稳就业政策组合拳效果持续显现,但稳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快,灵活就业形式多样、规模较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给全市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例如,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挑战,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需求还不适应,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上升,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等行业技能人才较为紧缺,生活性服务业劳动力还有缺口。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今年本市高校毕业生有28.5万人,同比增长6.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一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缺乏针对性,部分校园招聘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不足。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建议,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更加重视就业问题。要加强就业政策集成,强化中长期就业形势研判和政策创新。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就业财政投入的评价机制。打造一站式、交互式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跨业务、跨部门的实时数据共享机制。全方位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项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扩岗服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发挥就业指导专家库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搭建“培训+就业订单直通车”,使更多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后直接上岗就业。

在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要大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和产业园建设,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各类培训资源整合,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多元供给,加强首都产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此外,还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工会服务站、职工之家等服务阵地作用,提供多元化、精细化服务。健全劳动用工风险监测预警和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引导就地就近便捷调处纠纷。加强对企业集体协商的专业性指导,积极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