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录面世,20世纪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6 17:00

9月16日,“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 在四川成都举行。 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1个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截至目前,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依靠百余位界内建筑文博专家委员,共计向业界与社会推介了八批 798 个项目。这些建筑遗产向中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成果,是中国20世纪经典建筑瑰宝的集中展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介绍,活动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主办。

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致辞说,第一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问世以来, 迄今已经走过八个春秋。 如今由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联合推介的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更体现了两家学会携手奋进、跨界合作的丰硕成果。它不仅持续填补着全国文保单位在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上的空白, 更给从事现当代建筑创作的建筑师以新的启示:何为在传承基础上实现创新。 “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活化不仅仅是我们建筑学界的事,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共同的普惠与认知。”

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也通过视频送上了祝贺。

“20世纪的遗产是近现代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的见证物。”马国馨说,这些20世纪以后的遗产和古代遗产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20世纪遗产是近现代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的见证物,也包含共同见证了人们的生活变化等众多变化,是一种非常多元、非常综合的建筑遗产。”他同时指出,现代建筑遗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既要保护还要使用,“保护为主,兼顾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建筑界、文物界、遗产界,包括所有遗产的使用方,都面临的非常严肃的问题。”

中国文物学会 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金磊阐释了对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的理解:首先,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与新中国建设的历史脉络密不可分, 特别是具有时代标志性并推动了 20 世纪建筑进步的项目占到总推介项目的 56% 。  其次, 第八批推介项目越来越重视尚未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 例如朱启钤旧居(东四八条 1 1 1 号及赵堂子胡同 3 号) 、 瑞金宾馆和漳州宾馆历史建筑。 第三, 第八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也更加涵盖了欠发达地区的项目,例如云南省玉溪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河北省沧州等地的遗产项目首次在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中出现。

此外, 第八批推介项目中也包括多项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项目, 比如招商局蛇口工业大厦和深圳博物馆;还有体现中国建筑技艺蓬勃发展, 对中华现代文明有表征自信意义的项目, 如北京发展大厦等; 以及在当代语境下凸显地域文化价值的项目, 如长富宫饭店、交通运输部办公楼; 还有海外建筑师、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被认为是本次推介项目中的当代建筑亮点。 

本次推介与学术活动产生了多个“创新”与“亮点” ,中国文物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黄元在现场宣读了101个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黄元同时介绍了本次推介项目的特点,“关注新中国建设成就,关注革命历史,关注城市更新项目及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同时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旧居、境外著名建筑师的中国作品,以及教育建筑。”

接下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宣布了《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报告 2014 - 2024 》 编撰启动。罗隽所长、李纯董事长、金磊秘书长共同解读了《现当代建筑遗产传承与城市更新 · 成都倡议》要点,倡言一: 要在业界及全社会进一步提升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国际视野及核心价值的广泛认知;倡言二: 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加大对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倡言三: 20 世纪遗产需依法保护, 呼吁国家《城市建筑遗产保护法》的编制; 倡言四: 20 世纪遗产是 “ 好建筑 · 好设计 ” 的代表作, 要全方位为 20 世纪建筑遗产留存记忆; 倡言五: 20 世纪遗产尤其要在全社会用多种方式普惠。

现场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总建筑师庄惟敏以“文脉赓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设计”为主题的演讲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的 “ 20 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主旨演讲,十分精彩,令全场百余嘉宾与参会者印象深刻。

WechatIMG604.jpg

供图/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遗产委员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喆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