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种出的乡土“正高”
解放日报 2023-08-30 08:34

蒋建康和杨杰评上高级职称后,依旧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一人去地里看西瓜,一人去地里看番茄

他们的工作室年年提格,吸收人才加入农产品种植产业,实现一人带动农民就业的良性循环

种地农民评上高级职称,网友议论纷纷。记者拜访了几位评上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的农民,听他们讲讲评职称的事。

学历和论文关系不大

每天早上6点,蒋建康就要到大棚里去看他的西瓜。

蒋建康今年55岁,已经种了30多年的西瓜。每年5月,第一批西瓜熟了,他就和工人一起采摘,等到夏天,第二批西瓜成熟,更多需要依靠经验判断。他看一看,摸一摸,就知道哪只瓜该摘,哪只还要等一等。

无锡的黄土塘西瓜皮薄瓤甜,在整个无锡周边很有名气,销路很广。蒋建康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走高端品质路线,主要客户是企业和超市。他的瓜产量很大,但有时候还会脱销。如今,蒋建康是无锡唯一的西瓜种植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土塘西瓜种植技艺属传统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黄土塘村系江南水网地区,河渠纵横,且土质优良,被称为“鳝血土”,这是黄土塘西瓜种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2010年已被列入无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蒋建康也获得过江苏省劳动模范和江苏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等荣誉。

有一天,无锡锡山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老蒋,现在可以评乡土人才职称了,你也申报申报。”

农民也能评职称?这事倒是没听说过。红头文件发过来,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民间从事技艺技能、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本乡本土人才可以评选,比如工程、工艺美术和农业等领域。蒋建康之前评选“三带”能手“三带”名人(注:三带指的是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时候,和这次评选职称的材料有不少相通之处,所以准备起来也算不上麻烦。“总归应该是件好事。”他想。

在宜兴,闷头种番茄的杨杰,是被负责乡土人才职称评选的工作人员找到的,杨杰对这样的荣誉不是很在意,工作人员感叹:你这么一个农业能手,别埋没了。杨杰搞了十多年农业,他不记得拿过什么奖,回忆了半天,说大概七八年前,获得过“三带”新秀称号。

杨杰在大学里学的是农学。2004年,他大学毕业,回乡当了几年技术员,自己开始创业种番茄。他把学到的标准化种植的方法都用在番茄种植上,追求品质,大家一听是“大学生种的番茄”,觉得很放心,番茄卖得自然很不错。5年前,杨杰承包了上百亩地种百合,还搞起农场,农、文、旅齐头发展。“城里游客来采摘的热情很高,六成的农产品在地里就卖出去了。”他说。记者造访农场的时候,杨杰正和工人一箱一箱地包装百合,一会儿他还要自己送货给客户。

记者问起职称申报的事情,杨杰回忆了半天,在手机里翻了许久,想找到当时的资料。他说:“当时我能评上是有几个判定条件的,一个是百合标准化种植,一个是番茄生态种植技术,还有一个是辐射带动作用,这个条件还特别重要。”

怎么算辐射带动?“我把百合种到延安去了。”杨杰很自豪。宜兴和延安有结对关系,因此有干部问杨杰,农业种植方面能不能支援,他过去一看,延安土地并不富余,开辟新地种植给农民增加负担,不如在苹果树下套种百合,一块地两种作物,既节约了土地,还能给农民增收。加上种植百合这种作物不需要搭建大棚,也能节省下不少成本。技术教给当地农户,百合就陆陆续续种起来,收成很好,这就是辐射带动。

蒋建康的西瓜早就种到了甘肃,今年又种去了山西。为了保证外地瓜能和本地瓜一个味道,蒋建康专门从黄土塘派了一批老师傅去外地培训。不仅如此,当年,家乡的黄土塘西瓜因为都是散户种植,卖不上好价格,本来都快要种不下去了,在蒋建康的带领下,村里几百名农户聚集在了一起,搞起了无锡市黄土塘西瓜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原本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推广了规范化种植技术,农资统一购买,又在销售渠道上互通,西瓜才慢慢有了市场,走出了一条路。农户的种植成本每亩少了400多元,每亩的种植效益提高了2000多元,村里农户个个感激他,这也是辐射带动。

看来,农民评选职称,技术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关键,学历呀、论文呀,反倒是关联不大。从资历上看,哪怕没有学历,有长期扎根乡村工作的一定年限就可以申报。评价导向也不唯论文一种,可以由技术总结、研究报告等来替代。

经历几轮材料审核,蒋建康和杨杰都评上了第二批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在江苏人社厅网站公布。除了农民,还有锁匠、绣娘、饲料大王等,都一起评上了高级职称。

一种“身份认定”

国家对于乡土人才的重视,长久如此。以前村里的养猪大户、种粮能手、拖拉机手,都是非常受人尊重的,但给农民评职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7年,浙江支持农民参评副高职称。201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保留原先唯一的高级职称序列——研究员的基础上,增设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正高级兽医师,拓展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空间;同时,评审的权限下放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以后,2020年3月,浙江省又为农民打开了参评正高级职称的大门。以往农业高级职称评审主要面向农业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职业农民和农业主体参与高级职称评审并取得证书的极少,因此,浙江的这一举措极具突破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还有新型职业农民,都可以参加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

江苏省2017年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激励更多劳动者以技能成才,开展乡土人才摸底调查,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并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和人才技能等级评定。2019年11月,江苏在国内率先明确在工程系列专业职称中增设乡土人才专业,并一步到位到正高级。此前,江苏从已经具有乡土产业专业领域副高、正高职称人员中,转评了135位高级、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2019年第一批获评的227人,是评审专家首次从工艺美术类、农业类、建设工程类等类别的595位没有正高级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人员中遴选、晋升而来,是乡土人才专业职称真正意义上的评审。

今年6月,《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印发,设置了乡村振兴农经、农艺、农技、农林、农建、工艺、兽医、畜牧、水产、电商营销、农机化11个专业,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企业经营主体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农村手工艺者、民间艺人、技术能手、在乡返乡下乡回乡创新创业带头人、电商营销人员及其他涉农乡村人才,并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凡是扎根乡村、振兴农业的人才,符合条件的均可申报”。

对于乡土人才评职称的种种政策,本质上是为了激励广大乡土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说是这样说,可总有人觉得,评这东西没啥用,农民又不靠职称涨工资。

在杨杰看来,农民能评职称是一种“身份认定”。“职称是人社部门认可的、有含金量的一种认定,是对我们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认定,比一般的荣誉、奖状更有获得感。”杨杰说。

评上职称以后,杨杰参加了几次江苏省组织副高、正高级乡土人才的培训班,一次培训有上百人参加,他还因此去了几次南京,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比如有人是专门搞木材经营的,他需要开拓市场,需要把产品想办法卖出去,我们能交流到一起去。”杨杰说,省里组织农民、锁匠、绣娘听农业院校的教授、业内专家讲讲最前沿的东西,比如品牌化、市场运营。

农民评职称和搞培训,杨杰觉得给农民评职称的事很实在,不用写论文搞科研:“让我们农民写论文是不切实际的,就算有那个能力,也没那个氛围。这套专门针对我们乡土人才的评审政策,就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杨杰郑重其事,“我们有更多学习机会,能提升,这是不是评职称带来的好处?”

替乡村留住人才

有了高级职称的蒋建康,地里产的西瓜打上了科学化、专业化的标签,给他家西瓜品牌的价值增添了不少。

后来,蒋建康的工作室陆续评上了无锡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这几年年年提格,一步步地评省工作室、省示范工作室。工作室的建设依托项目开展,3年内要出成果,落在蒋建康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通过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蒋建康定期开展“三带”培训和技能培训,吸收人才加入农产品种植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带动农民就业的良性循环。

“评上高级职称以后,有些同行的农产品价格往上提,我在开会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说过:评这个职称,不是为了你自己发财的,要能带动别人一起致富。”杨杰说,他挺乐意带徒弟,他的工作室也成了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今年评上了省示范工作室,有十几个大学生陆续来杨杰的工作室拜师,学习如何在农业领域创业。

有多少大学生是真心想扎根农业的?“说实话,其实不多。”杨杰犹豫了一下开口。搞农业是个辛苦活,也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暴雪一来,台风一吹,可能一年努力都付诸流水。“农业不是设定好参数就能按着标准生产,每天温度一变化,湿度一变化,作物长得有时快、有时慢,必须要去常盯着,不能放任。”杨杰每天都去农场里看,他说起,有的大学生头脑一热,就想来村里创业,如果没有耐性和韧性,很容易半路放弃。

从省级层面加大对乡土人才的重视,设置更加合理的评级制度,某种程度上也是替乡村留住人才。有创业者表示,在国内农业领域谈项目合作,很多人还是认专业技术职称,因此评选上乡土人才职称无疑会提高客户对其的专业信任,年轻人踏上乡村这片热土,就有了更多底气。

不过,评上高级职称以后,蒋建康和杨杰的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俩依旧是每天6点钟就要起床,一人去地里看西瓜,一人去地里看番茄。比起职称那薄薄一张纸,还是脚下的土地和土地里种出来的东西更踏实。

文/刘畅 范晴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东莞农民首获正高职称 300多人获评乡村工匠专业职称
南方日报 2023-10-12
“土秀才”评职称将改变什么
光明日报 2022-12-21
光明日报刊文:农村“土专家”评职称将改变什么?
光明日报 2022-12-21
湖南以培代评给新农人“评职称”
新华社 2022-11-16
种地也能评职称 全国已有多位农民评上“正高级”
成都商报 2022-11-03
“粤菜师傅”也能评上“教授” 中山3人获评广东首批乡村工匠正高级职称
南方日报 2022-08-17
北京经济专业增设正高级职称,可自选代表作参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3-04
北京经济专业人员增设正高级职称 7月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