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老子》给现代社会的40个答案——评《无为的能量——<老子>哲学40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14:00

消费主义的盛行,都市高节奏强压力的生活,使得很多人被生活所累,无暇顾及心灵的空虚感。有人拥有物质却感受不到幸福,有人承受不住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而悲哀绝望,更有如“海淀妈妈”“顺义妈妈”等现代家长五花八门的教育竞赛催生出的教育焦虑在各媒体平台上广泛流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光华一直致力于道家哲学的研究,面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她一直在思考:古代经典应当如何应对当下?如何能够使中国传统经典走入更多人的内心?《无为的能量——<老子>哲学40讲》一书就是林光华博士给出的答案。

《无为的能量》一书,是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之后,林光华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又一力作。作为其道家哲学两部曲的第二部,该书以常道、自然、无为、素朴、安乐五个道家哲学的关键命题为纲,用40节内容全面讲解了《老子》的哲学内涵。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传世的《老子》分为八十一章,虽然学界对于此书究竟是否由老子本人所作尚有很多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老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千百年来的深刻影响。汉代道教形成之后,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据说,《老子》一书的注本,到清代已经超过三百种,是中国历史上注解最多的著作。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已经有了《老子》的翻译版本。可以说,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与《论语》的叙述形式不同,《老子》一书的写作风格有着鲜明的抽象性特点,韵散结合,多用排比和对偶,行文参差错落,对于当代读者来说,正确理解《老子》的哲学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市场上有很多版本对于《老子》文本的解读,如学者楼宇烈的《老子道德经校释》、陈鼓应的《老子今读今译》均享誉学林,是当代老子哲学学者研究不可绕过的经典著作。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面向普通读者的《老子》解读类出版物也屡见不鲜,与以上这些经典不同的是,《无为的能量》一书是由专业学者所撰、面向普通读者的经典解读,内容上并非对于《老子》文本逐字逐句的注疏,而是从老子哲学的关键概念入手,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展开对道家哲学思想的解读。

作为文学和哲学双料博士,林光华曾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德国等地学习,也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作访问学者,这些经历赋予了她跨越东西方的研究视野。在学术研究上,林光华出版过《老子之道及其当代诠释》《魏晋玄学“言意之变”研究》等优秀学术专著。作为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读物,在解读《老子》的过程中,林光华博士采用的写作方式更加灵活。她在注重分析老子哲学深刻内涵,尤其强调这些内容的现代回响。书中每节都用了大段篇幅对现实生活进行直接的回应,对于读者如何从“道”这一古老的哲学意蕴中获取能量给出了非常清晰有力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书前配备的全书导览表清晰地将《老子》原文中的核心字词做了索引,并在书后附了王弼本《老子》全书,尽可能使读者对老子原文及其哲学内涵有清晰的了解。

林光华将“道”作为一种生活哲学,贯穿于《无为的能量》一书始终。她认为,普通人认识道、践行道,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的。人们对“道”的领悟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追问的“意义”的发生过程。“道”在万物中都有显现,万物生机勃勃是“道”的作用,虽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人人可以感受这其中的生机。“道”不在生活之上,也不在生活之外,就在我们实际生活的发生之中。当人没有了“分别心”,就能体会到这个“道”。这个“分别心”与佛教所讲的不同,林光华博士所指的没有“分别心”,是说在看待任何事物时都不做二元对立,将万物看作平等的,没有等级和好坏之分。于是能够体悟“道”的人,就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己的关系,是林光华在《无为》一书中重点强调的。在她看来,对抗现代人的“异化”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人认为道家哲学主张“忘我”,但林光华认为,如果人连自己是谁都无法认识,“忘”就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做到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保持松弛而自由的状态,才可以体会到“道”。达到了这种松弛而自由的状态,就达到了老子所说的“自然”的状态。

没有认真研究过道家哲学的人们常穿会因老子提倡“无为”而认为道家哲学是消极的,林光华认为,这是对道家哲学最大的误解。她在书指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对“无为”最基本的释意。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过分为”,是老子以“反”的表达方式来阐发的一个观念。这种“为”是顺应自然的,但不是网络上所讲的“佛系”或“躺平”,而是未雨绸缪,认识规律,抓住关键,顺势而为。她在书中指出:“老庄其实是‘反躺平’的哲学。他们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以退为进;他们主动选择避开,而不是被动消极对抗;他们用反语刺激世人觉醒,而不是说气话。”这种顺势而为的有为,体现在政治哲学上就是统治者不过度的管理,“以百姓心为心”,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不以“占有”为目的,体现在教育方法上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可以说,老庄哲学并非消极倦怠的躺平哲学,而是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

《无为的能量》一书中,有一节的标题叫“与热闹的时代保持距离”。可以说,这个标题代表了林光华老师作为道家学者的处事哲学。书中说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众人昭昭,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一段是《老子》一书中林光华老师最为钟爱的段落。“众人”和“我”是两种不同的人格,“众人”因物质而喜悦,而“我”则无欲无求。因为“我”拥有了“道”,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满足。孤独不是圣人的心灵之井,而是他们的智慧之源。一个人孤独地走自己的路,会发现只要顺从本心,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需借助外在的肯定去获得自信,这样的人就具备了道家人格。这种孤独需要被保持,因为这是保护人本真性情的需要。与热闹的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脱离,又能够冷静的审视和思考,用心灵的宁静和平和抵御异化,才是“至人”,才能达到庄子“独与天地相往来”的潇洒境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手法阐释了《老子》五千言的哲学内涵和现代回响,但是在行文安排上,对“道”“反”“无为”等较为专业的内容的论述引用了诸多文献,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部分的内容略为艰深,但是离开了这些专业文献的支撑,这本书的学术普及工作又难以达到其本身的目的。毕竟在以学术著作论短长的学界,少有学者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专门为普通读者撰写入门级的经典解读著作。诚如刘笑敢教授在序言中所说:“(学术普及工作)不仅是个人的成果,也是学术工作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更是一个学者(即终身学习的人)对社会的可能的最大回报。”正是有了如林光华这样的学者,对古代经典做出深入浅出的阐释,用自己的学术研究回应现代社会所关注的种种问题,让人们能更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能量。这四十讲的内容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老子对现代社会的四十个回答,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了不一样的光彩。

[1] 林光华:《无为的能量——<老子>哲学40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文/王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赏读|干春松:丹尼尔· K.加德纳强调了儒家仁爱的“感同身受”的理解进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枕边书 | 傅佩荣:哲学,“不能脱离人生”
中华读书报 2024-09-08
老子故里举办《老子奥义》首发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31
赏读|徐梵澄精通八种古今语言,以精神哲学重释古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赏读|《唯识菁华》出版 “现代玄奘”,沙中淘金,问答解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赏读|王晴佳: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赏读|《反弹琵琶:医学的现代性批判》:忒修斯之船与挪亚方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赏读|音乐是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有声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