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立好规矩,让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16:06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艺考培训规范管理作出全面部署,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健康。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科类培训有了“紧箍咒”,但一些非学科类培训却趁“虚”而入:肆意涨价、制造焦虑、虚假宣传……乱象纷纷,令很多家长和孩子备受困扰。尤其是准备走艺考路线的考生,更是深受其害。

近年来,通过艺考进入大学的赛道越来越“卷”,在此背景下,艺考培训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2015年我国艺考培训市场规模为274.5亿元,2022年增至551.1亿元。2021年全国艺考培训人数达到103.5万人,首次超过百万人,2022年增加至107万人。随着艺考培训人数的增加,艺考培训机构数量也快速增加,2021年中国艺考培训机构数量达5494家,同比增长22.5%,2022年达到6500余家。

与之同时,有关艺考培训、招考的乱象也不断刺激公众眼球:有的培训机构直接或间接地暗示考级证书和竞赛结果会对学生升学有帮助,忽悠家长和学生“拿钱买证”;有的通过夸大机构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来吸引更多学生报名;有的与相关招考老师暗中勾结,假借上课、辅导等名义进行舞弊;一些居心不良者还利用学生渴望进入心仪大学的心理,以帮助面试、备考为借口,性侵、猥亵未成年人。

面对野蛮生长的艺考培训,相关部门多次出手进行规范。去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开展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向艺考培训乱象“亮剑”。两个月后,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又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明确要求严格招生工作纪律,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并从设置标准、准入流程、日常运营和监管等方面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校正了方向、划定了红线。

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在职教职工、参与相关专业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命题、评分专家不得参与机构的培训活动,机构不得聘用有性侵、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从事培训。要规范培训宣传招生秩序,严禁机构虚假营销宣传、炒作考试录取结果,严禁机构与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勾连获取培训生源、组织考试作弊、干扰考试秩序。这些针对性极强的举措,完善了艺考培训的监管机制,成效可期。

四部门联手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是为了让艺考培训不再野蛮生长。作为家长,也要深刻认识到“双减”是让孩子们回归生活,获得多元成长,并不是从学科培训班转到进入兴趣培训班,更不能把艺考视作升学的“终南捷径”。否则,艺考培训的“虚热”就很难降温。

非学科类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参与这类培训应该是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升学等功利性目的。惟有相关各方一起发力,才能让非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关注学生兴趣、素养的培训定位。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