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退市新格局:“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投资者保护重要性凸显
证券日报 2023-06-26 10:27

全面注册制下,退市新规威力正在不断显现,A股“新陈代谢”进一步提速,退市多元化、常态化步入新阶段。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因触及各类退市情形被摘牌;20家公司处于退市整理期,*ST弘高、*ST宏图等多家公司已提前“锁定”退市,2023年退市公司数量将再创新高。此外,还有64家公司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和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完善,A股将呈现应退尽退、加速出清的态势,同时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价值投资的特征也将进一步显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

年内9家公司被摘牌

2022年,A股公司退市按下“加速键”。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达50家,超过此前两年的退市数量总和。截至目前,今年已有9家公司因触及各类退市情形而从A股摘牌。

今年6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时表示,“近年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根据沪深交易所于2023年2月份新修订的退市规定,退市分为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其中强制退市又包括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具体来看,上述9家已摘牌公司中,6家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2家属于财务类强制退市,1家属于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

为何今年以来退市数量继续增加?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告诉记者:“一方面,上市公司去年的业绩普遍不理想,加上股市走势较弱,使得因财务指标、交易因素等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以‘面值退’的情形尤其突出;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的背景来看,这与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逐步趋于理性有关。‘炒差’‘炒小’‘炒壳’的情况近年来得到较大改观,劣质公司无人问津,促使这类公司应退尽退。”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杰认为,面值退市是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退市方式,这种退市方式面临的争议较小,且经过市场综合博弈、效率较高。财务类退市通常在年报披露之后才会启动,因此“面值退”数量增加。

“预计未来面值退市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市场化的逻辑,有助于加快退市进程。”叶小杰表示。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和常态化退市机制建立的背景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将进一步发挥其效能,预计2023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将继续创历史新高。从目前的退市情况来看,“面值退”将成为今年退市的突出类型。

强化投资者保护

“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相应的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市场优胜劣汰功能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速低质企业出清,促进A股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同时,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形成,促使上市公司也会越来越注重市值维护和脚踏实地合法经营,并聚焦主业,做好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让市场实现高效的优胜劣汰更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加大退市力度大趋势下,做好投资者保护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田利辉认为,加快劣质上市公司出清、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之一。在“该上则上”和“应退尽退”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会注重价值投资、专业投资和长期投资,市场也会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新生态,进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繁荣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设置与退市公司风险状况相匹配的投资者准入要求,与交易所退市整理期安排有序衔接,防范风险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扩散。

在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看来,退市后股票的处置方式与投资者保护是重要的问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交易所的指导和相关公告,了解退市后股票的具体处置方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身权益。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退市股票的监管和信息披露,提供投资者教育和赔偿机制,维护投资者权益。

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认为:“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机制还应当重视投资者保护协会职能机构的搭建以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设立。”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