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半淞园路街道:儿童议事会悄悄改变社区
解放日报 2023-06-02 08:04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我们的街区可以做出哪些改变?2019年4月,上海首家儿童议事会在嘉定成立。此后越来越多的儿童议事会在上海成立起来,让孩子们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作为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今,一些街道的儿童议事会不再停留在“议”的层面,而是推崇儿童全过程参与,在“议”中成“事”,真正培育他们的社会治理素养。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尝试就是其中一例。

一个邮筒的设立

每天早上7点,当安安像往常一样走过西凌家宅路,路过“橙色邮筒”时,会特意驻足看一眼邮箱内有没有新邮件。

西凌家宅路是安安去往学校的必经之路。在刚刚过去的5月20日,他作为生活在半淞园路街道的小居民,被招募进入了街道儿童议事会,参与“醉美西凌”社区改造项目,为街区后续更新和社区营造出谋划策。而用于向街区里其他小朋友收集意见的“橙色邮筒”,也竖立在了这条路的中心位置。

5月20日当天,儿童议事会的成员一起“走街”,聆听设计师的构想,倾听周边邻居的愿望。按照儿童议事会的运行规则,所有孩子的想法、愿望、意见和建议,都会由儿童议事会成员定期轮值收集,经过梳理分析后,择一部分梦想变现。

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燕雯介绍,未来儿童议事会将结合“橙色邮筒”中儿童们的意见,组织孩子们参与到“我与规划师面对面”(全面了解并参与完善街区更新规划),“我与设计师手牵手”(以儿童多元表达表现参与街区部分空间的创意设计),“我与营造师并肩行”(参与街区更新过程中共建共治机制的专题探究),“我与西凌人心连心”(参与宣传推介“醉美西凌”创意亮点)等系列项目中,突出儿童参与的全过程、多元化、深层次、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从观察者到行动者

半淞园路街道是黄浦区青少年儿童数量最多的街道,其常住人口中18岁以下儿童人口约8775人,占比约10%。

儿童议事会成立后一直秉持两个主旨:一是确保儿童议事会的多元组成。“我们改变了在创立之初‘自荐海选’这一比较随机但也盲目的方式,而是建立了学校、社区、自荐三种渠道,从而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经历的儿童构成了这一共同体。”二是确保“孩子的事要交给孩子”,“但又不止于此,引导他们要议社区的事,与各个部门联动”。

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一个关键指标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坚守儿童立场、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力量,同时激发儿童对社会的关注关切。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街道的慈善超市将由学校的孩子们来轮值、经营,设计暑期活动。“孩子们基于一周的经营服务情况,还将为慈善超市里一个5平方米的小露台进行功能设计。”

“在半淞园路街道的案例中,议事厅的孩子已经从观察者变成行动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家庭教育专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雄对于半淞园路街道儿童全程参与社区改造如是评价。

“我们街道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季度例会和学校沟通,诸如哪些活动是和学生相关的,供辖区内的学校选择。”徐燕雯举例,上文提到的5平方米现实改造空间,对学校和孩子都很有吸引力。比如有个学校做了很多和城隍庙相关的方案,但无法在城隍庙落地,就只是“纸上谈兵”,但街道可以协调资源,通过开辟出一个个的“5平方米”,让孩子们的设计变成现实。

“推崇理念落地,提倡边实践边完善,归结到底是希望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意见,并通过实际参与来改进优化现有社会,避免孩子们落入‘只会批评不会改进’的怪圈。”而小手也能带动大手。比如楼道不堆物,这个理念一直在社区宣讲,但当自己家的孩子参与其中,大人就会珍惜孩子创设的环境,把自己变成忠实的践行者。

文/谢飞君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