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07:21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就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更好发挥“一核”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发展。接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必将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新征程上取得更大进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2日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北京作为首都,政治地位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领先,人才资源密集,国际交往密切。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制造业基础雄厚,研发转化能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河北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充裕,产业基础较好,经济体量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紧密协同联动,扎实有效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等重点工程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作为另一翼,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京津冀三地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优势产业,联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截至目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签约北京项目465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95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富于活力的区域经济格局取得切实成效。

与此同时,“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巩固提升,美丽宜居京津冀取得丰硕成果,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22个高校发展联盟组建完成,京津冀4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就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更好发挥“一核”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发展。

对北京来说,关键要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接续推动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等地落地,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将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增补公共服务设施。要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一体化通勤圈为目标,完善区域快线连接,形成同城化效应;以京津雄功能圈联动发展为目标,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以打造节点城市强链补链产业圈为目标,形成紧密分工协作格局,协同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发挥首都优势,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并举,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落地见效,从而更好“补短板”和“锻长板”,持续做大产业增量,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有理由相信,接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必将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新征程上取得更大进步。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