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缓解“看病难”要有“逆假期思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3 15:51

《北京日报》记者调查发现,5月2日一早,北京市第六医院,“五一”假期该院所有科室都在正常接诊。还没到开诊时间,各科室的候诊区域已有不少患者等候就诊。其中,大多是平日里无暇就医的“上班族”、没空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和子女无法陪诊的老人。据了解,该院自2021年12月启动“无假日医院”建设,其初衷就是让患者在假期也能得到方便、高质量的医疗服务。(5月3日《北京日报》)

当前,很多医院都推出了延时门诊、周末门诊、假日门诊等服务,在部分非工作时段,为患者提供日常诊疗服务。不仅如此,有的医院还推出七天工作制,周末照常门诊。这家医院提供的节假日服务项目,也属于这类服务中的一种。

然而,与类似做法相比,这家“无假日医院”存在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假期的诊疗量比平常更大。也就是说,假期不仅不放假,而且还要加倍提供诊疗服务。比如,这家医院在假期前3天一共做了近30台手术,但5月2日一天就安排了29台手术。由于手术需要多种医疗服务作为保障,假期手术量增加,意味着多种医疗服务也会相应增加。

患者在假期至少可以找到地方看病,这是一种便捷;在假期不仅有地方看病,而且所获得的诊疗服务更全面、诊疗量更大,则是更高级别的便捷。假期的诊疗量不减反增,这种“逆假期思维”更显难能可贵,是缓解“看病难”的一个重要手段。

很多职工平时不好请假看病,节假日有时间却无处看病,即使偶尔可以,但部分检查和治疗无法开展,让职工感到很麻烦,因没时间看病而强忍病痛的人不在少数。还要看到,很多老人虽然平时有时间,但他们看病需要有人陪诊,子女在工作日需要上班,没法陪老人看病,也希望医疗能够在节假日看病。受这些因素影响,常见病、慢性病在节假日的诊疗需求比平时更大,医疗系统的“逆假期思维”应该更普遍。

当然,医务人员也要休息,如何提高医务人员节假日上班的积极性,是普及这项服务需要攻克的难题。但这是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安排调休、薪酬激励等措施来加以化解。此外,节假日“看病难”,有很多是因为一些固有习惯所致,比如医院的大型检查设备总是在周末进行调试保养,环境消毒、布草更换等,都被打上了“周末”这个时间烙印,改变这些习惯,让节假日诊疗不受其影响,是医疗系统另一种形式的“逆假期思维”。

医院忙闲不均、日均诊疗量相差悬殊,是普遍现象。中小医院在技术和规模上无法与大医院比实力,但在节假日排班等方面较好操作,也有竞争优势,更便于通过“逆假期思维”来提升节假日诊疗服务质量。让一部分医院在节假日诊疗方面发挥特长,提供社会所急需的节假日诊疗服务,就能和平时诊疗一起,形成更加多元的医疗服务体系,让节假日看病不再成为难事。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