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盐池”蝶变“生态名片”:察汗淖尔湿地“颜值”飙升
中国新闻网 2023-04-08 20:12

图为大批小天鹅落脚察汗淖尔湿地

清明过后,春天的样子在位于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才逐渐显现:桃花朵朵开,候鸟北归来。

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迎来大批迁徙的候鸟,它们成群结队,时而在空中盘旋飞舞,时而在水面嬉戏觅食,一派生机勃勃。

“今年,候鸟比去年提前近20天迁徙到这里。”商都县草原工作站站长阴林如是说。

察汗淖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水洼”,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地带,流域总面积达7359平方公里,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季节性湿地。史称“漠南盐池”的察汗淖尔湖水一直养育着察汗淖尔草原,抵御着蒙古高原无情风沙的摧残。

图为夏季的察汗淖尔湿地

2000年前后,受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察汗淖尔湿地功能下降,风沙危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受损。2017年以来,湖泊的湖底全部裸露出来,只在夏季雨水频繁时,可以形成小范围水面。如若赶上大旱年头,距离北京直线距离240公里的察汗淖尔一“翻脸”,滚滚沙尘则遮天蔽日过京津。

2020年,在蒙冀两省区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框架下,协同开展水利、农牧、气象等领域5个方面17项跨区域合作。

如今,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内每年迁徙季都会迎来大天鹅、小天鹅、蓑羽鹤、灰鹤等大批候鸟,已然成为一张“生态名片”。

作为察汗淖尔湿地面积最大的县域,商都县委书记高永斌认为,“察汗淖尔湿地退化根本原因在于水位下降,治理重点在增绿抑尘,选择耐盐碱植物、低耗水作物为湿地‘梳妆’。”

增雨增雪、围封保护、河道疏浚清淤、地下水超采治理……按照“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商都县推进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

图为如今在察汗淖尔湿地栖息的鸟类逐渐增多

春天一来,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庞学峰便忙于入农户、进田头,落实低耗水作物种植计划。“从前都是把旱地改良为水地,提高农业单产。现在‘水改旱’,只为保护察汗淖尔湿地。”

如今燕麦草、小杂粮、覆膜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当家”,以水定粮改变了察汗淖尔湿地周边农业形态。庞学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燕麦草,只搞“雨养”农业,不使用地下水。成本下降,加上轮作和“水改旱”补贴,亩效益可比种甜菜增加200元人民币左右。

4月初的察汗淖尔草原还未返青,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内的许多珍稀植物均已顽强地扎下了根。

阴林告诉记者,湿地恢复,首先要选择适地植物。“即使是北方常见的耐碱植物,也必须经过人工铺沙隔离碱土、单独移栽育苗钵、滴灌浇水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才有成活的可能。”

最终,灰绿藜、马莲、碱蓬、雾冰藜、盐爪爪等植物在白色的盐碱地里铺展开绿色。

图为小天鹅在察汗淖尔湿地的湖中嬉戏觅食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700亩、退化林防护修复工程3.7万亩、发展旱作雨养农业100万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察汗淖尔湿地“颜值”飙升。

监测显示,2022年,察汗淖尔流域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9.6%,地下水位逐步回升,湿地99种植被长势好于常年同期,遗鸥、草原雕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首次出现,赤麻鸭、天鹅等鸟类数量增加至119种。

文/记者 张玮

实习编辑 杨童宇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盐碱地蝶变湿地公园 塞北小城山西山阴筑起“绿色梦”
中国新闻网 2024-12-14
从珍稀植物到湿地生态 桂林奏响自然保护“双重奏”
中国新闻网 2024-10-30
广东湿地总面积190.68万公顷 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中国新闻网 2024-07-27
赋能湿地保护修复 20只麋鹿带着任务“落户”乌梁素海
中国新闻网 2024-03-03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监测到越冬水鸟约17万羽
央视新闻 2024-02-26
“上海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 珍稀鸟类纷至沓来
中国新闻网 2024-02-04
青海首个国家级高寒湿地公园管护员:爱绿护绿,以巡护湿地为乐
中国新闻网 2023-11-25
青海生态管护员:2920页日志记录守护高寒湿地岁月
中国新闻网 2023-1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