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知名品牌宣布:关闭84家门店!股价一度暴跌近90%
中国基金报 2023-04-02 14:52

一直号称“疫情期间零倒闭”的网红火锅店凑凑,也扛不住了……

3月28日晚,凑凑的母公司呷哺集团发布了2022全年财报。财报中透露,呷哺集团在2022年关闭81家呷哺呷哺餐厅、3间湊湊餐厅。

呷哺集团解释,这些餐厅关闭的原因是大多数产生亏损,多数不符合呷哺呷哺推广的“高性价比”模式的地区经营,且其模式不能够恰当反映品牌形象。

闭店的消息传出,呷哺呷哺连续3个交易日反弹。

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2022年3月份,呷哺呷哺曾预计2022年新开门店数量将会有156家,但年中预测则成100家左右。

实际情况是,呷哺呷哺2022年旗下营业餐厅总数为1026间。新开了41间呷哺呷哺餐厅、44间湊湊餐厅及1间趁烧餐厅。同时也关闭了81家呷哺呷哺餐厅、3间湊湊餐厅。整体至新增了2家店。

在餐厅不断地开张与倒闭之间,呷哺集团交出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公告显示,呷哺集团在2022年实现收入47.25亿元,同比下降23.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为3.5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0.4%。公司解释,主要受到疫情影响,餐厅无法正常营业。

其中,2022年,呷哺呷哺业务收入22.86亿元,同比下降35.1%;湊湊业务收入22.06亿元,同比下降6.3%。

据公告披露,2022年,呷哺集团旗下营业餐厅总数为1026间,其中包括801间呷哺呷哺餐厅,224间湊湊餐厅。受疫情影响所致,以一家餐厅一天为单位统计,呷哺呷哺所有餐厅2022年无法营业天数约18万天,湊湊火锅所有餐厅无法营业的天数超8500天。

最致命的是,由于疫情影响,2021~2022年,呷哺呷哺餐厅翻台率分别为2.3、2.0,客单价从62.5元增加至63.9元;湊湊翻台率从2.5降至1.9,客单价从140.6元升至150.9元。

股价一度暴跌近90%

1998年,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北京西单开出第一家呷哺呷哺。一时间,一人一锅的台式小火锅风靡京城。

2014年12月,呷哺呷哺在港股上市。上市后的四年里,呷哺呷哺进入业绩爆发期,2015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4.25亿元增至47.34亿元,净利润由2.63亿元增至4.62亿元,几乎实现了倍增。

但是很快随着海底捞等35万家火锅的崛起,2019年,呷哺呷哺“变天”了。当年,呷哺呷哺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7.4%;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减少37.7%。

股价也随之一落千丈。不过,得益于凑凑的爆火和2020年初期疫情的快速控制,呷哺呷哺的股价在2021年2月中旬创下新高27.15港元,但是湊湊火锅创始人兼CEO张振纬的出走,给呷哺呷哺带来致命一击。

2022年3月,呷哺呷哺首次亏损。根据财报显示,2021年,呷哺呷哺营收创下历史新高62亿元,但是净利润却亏损2.9亿元。

股价也在此时创下历史新低2.84港元,较此前的高位暴跌90%。

缺斤少两凑凑被连立案查处

呷哺集团曾在公司2022年中期报告展望公司前景时指出,将继续扩张湊湊餐厅,“事实证明,湊湊确为本集团成功及有利可图的模式。”

作为全集团的希望之光,凑凑火锅却因为品控问题屡屡被查。

3月15日,#湊湊火锅缺斤少两被查#一话题登上热搜。

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月14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会同市计测院,对位于打浦桥日月光的“湊湊火锅·茶憩”等店铺开展了飞行检查。

执法人员在“湊湊火锅·茶憩”抽取了“湊湊肥牛”“湊湊和牛”“排酸羔羊肉”“排酸肋排肉”“青笋”等五样菜品进行现场称重。

检查发现,“湊湊肥牛”在菜单标注“150克”,实际称重140.43克,偏差-9.57克;“湊湊和牛”在菜单标注“200克”,实际称重177.90克,偏差-22.10克,商品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超过规定负偏差(按照规定,肉类称重范围小于2.5千克的,其负偏差允许值最高为5克),涉嫌违反《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其余菜品:“排酸羔羊肉”称重偏差-2.88克、“排酸肋排肉”称重偏差+0.26克、“青笋”称重偏差+1.51克,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检查中发现,该门店使用的用于贸易结算的电子计价秤未经强制检定,涉嫌违反《计量法实施细则》。针对上述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将对其立案查处。

对于被曝光的问题,湊湊火锅回应称,为相关餐厅发生的问题表达深深的歉意,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对相关餐厅进行整改,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要求餐厅加强运营管理。

湊湊火锅表示,正再次校准全国200余家餐厅的出餐电子秤,进一步加强餐厅的出餐标准管理和内部检查,确保餐品严格执行标准。同时,在全国餐厅设立“公平秤”及“监督提示牌”。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