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如何守护 “头顶上的安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7 14:07

今年315晚会上,央视对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了报道。电动自行车厂家偷工减料,多款头盔在碰撞、穿透、固定等测试中不合格,部分头盔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

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骑行安全备受关注。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发现,事故伤害中最主要的就是颅脑损伤,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有关电动自行车头盔厂家偷工减料的问题。央视记者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发现部分头盔不堪一击,有的甚至成为戴在人们头上的“刀片”。据央视调查,全国多起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头盔质量不过关成为了导致消费者受伤的原因,着实令人忧心。

事实上,头盔劣质乱象由来已久,虽屡被媒体曝光,监管部门多次整顿清理,但时间不长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从市场的情况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展开,电动自行车头盔需求量猛增,大量生产玩具、塑料制品的企业涌入头盔行业。目前,我国有近28.4万家头盔相关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少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质量,利用废旧垃圾塑料来生产头盔,有的甚至不使用缓冲层,导致头盔安全性能差,在受到冲击力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保护性能,关键时刻不仅不能“保命”,甚至可能“送命”。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立规矩、定标准、强监管,更有力地守护骑行者“头顶上的安全”,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2022年12月1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发布,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该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预示着,新国标实施后,头盔必须满足该标准才能上市。

安全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松。守护头盔质量安全,有关部门要以新国标即将实施为契机,积极担当作为,寓监管于服务,帮助声誉良好的企业打造行业品牌,推动优胜劣汰,促进头盔行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入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从产品生产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部门联动协作和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合力开展劣质头盔排查整治。坚持“严”字当头,推动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市场检查监管力度,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切实将劣质头盔阻挡在市场之外。

有关部门还需深入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新国标的宣传解读工作,采取专家讲解、以案说法等措施,引导消费者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选购使用正规合格产品。交警部门开展交通安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将佩戴合格头盔列入检查事项,教育引导骑行者坚决对劣质头盔说不。

“标准”是一根准绳,它划定了质量底线,丈量着企业良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关企业应清楚认识到,头盔市场野蛮生长时代已一去不返,正在不断走向规范化。唯有坚持守法诚信经营,严格遵守质量标准,主动优化头盔的安全性,才能占据主动,赢动持续竞争力,在规范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做大做强。

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布重要讲话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再次重申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头盔虽小,却是守护骑行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相关部门、企业、互联网平台、消费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新国标为基础,合力推动头盔行业健康发展,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定能让劣质头盔彻底失去市场,让每一顶头盔都成为“保命盔”,最大程度地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