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精准普法既“有形”又“走心”
法治日报 2023-03-09 23:42

走进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北高寨村,一下子就被这个村寨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和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深深吸引。

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法治宣传标语、平安法治建设宣传漫画、宪法知识节选……在村寨主要路口墙体和普法橱窗中,该村用“文字+漫画”的方式共同阐述了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村法治文化广场,一场由玉龙县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群众自导自演的普法宣传文艺活动正在上演,他们身着白族、纳西族、彝族等不同民族服饰,用“汉语+少数民族语言”传唱宪法、宣讲法治,现场吸引许多村民驻足观看……每到精彩之处,台下便响起阵阵掌声。

“演的都是身边的事,所以警示意义非常大。”现场一名白族观众说,听着白族语言倍感亲切,也让自己从这些法治节目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丽江市的这种精准普法既‘有形’又‘走心’”下沉到丽江市开展普法工作的云南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省级专项普法工作队第十三组组长朱彬彬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自2月20日下沉丽江市工作以来,专项普法工作组深入全市各村社区,紧扣群众关注热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特点以及特殊时段、特殊群体普法需求,推行点单式、点穴式精准普法模式,实现了从“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向“精准滴灌”的针对性方式转变,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式,向“你需我讲”的双向互动式普法模式转变,真正实现了“点对点”靶向精准普法,让法治宣传教育更精准,全面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舆论氛围。

记者了解到,丽江市结合春季学生开学、春耕备耕关键节点、纳西“三多节”“3·5”学雷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找准需求、找对主体、选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精准普法宣传活动,真正做到“走对门、找对人”,切实打通新时代普法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种宣传方式太接地气了,通过讲解,我们了解了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基本上能够按照全市种子经营管理‘两证一办法,两备案一倒查’机制,指导农、兽药和化肥经营者科学辨别假冒伪劣产品,在依法经营的同时,确保农资投入品质量安全。”在华坪县,一农资经营门店负责人李时胜在听完专项普法工作组宣讲的法治课后激动地说。

“结合春耕备耕关键节点,普法工作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农资经营门店、田间地头和项目一线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对春耕的影响,维护粮食安全和粮农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工作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朱彬彬说。

她表示,专项普法工作组聚焦法治宣传工作的短板弱项,紧紧围绕“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这一主线, 紧抓“民族”特色,指导玉龙、宁蒗两个民族自治县和全市少数民族村社充分利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的“五用工作法”向民族群众进行普法。古城区和玉龙县均运用纳西语编排成纳西快板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华坪县在民族地区聘请会讲本民族语言的法治宣传员宣讲农村常见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法律法规;宁蒗县邀请民间禁毒人士用彝族语言深入毒品重灾区开展平安宁蒗法治宣传和禁毒法治宣传;永胜县借助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用当地方言把普法内容编印成短视频、微视频进行宣传。此外,丽江还发动社会力量,提升群众参与普法自主性。切实推动法治文化与书法、歌曲等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激发群众参与普法的自主性。发挥文艺宣传队作用,采取编唱法治歌曲、法治小品等节目结合“三下乡”活动,在全市巡回演出。华坪县开展“法治春联进万家”活动。由老百姓自主选拔、推荐的1578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说法普法,极大地增强了普法实效性。

文/记者 石飞 通讯员 熊德成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