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田间开处方 促进小麦早生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3 20:25

“雨水”节气已过,京郊小麦即将返青。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为精准精细抓好返青期麦田管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近期组织育种、栽培、气象等领域的6位专家赴平谷、顺义和怀柔3区6乡镇的11个典型地块,查看小麦越冬情况,通过“问诊”、“把脉”,一户一策开具返青期管理“处方”。

平谷区大兴庄镇管家庄村赵志起种植了200多亩小麦,其中47亩为复耕地(原果园地),由于播期适宜,且播后及时浇灌了出苗水,冬前茎平均67万/亩,达到二类苗标准。老赵按照市区推广站的指导,在去年11月底浇灌了越冬水,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基本没有干土层。不过,由于整地不平,麦田存在播种深浅不一的现象。专家组认为,播种浅的麦苗茎蘖存在死亡风险,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返青后会出现麦田点片死苗现象,建议农户3月中旬进行返青期肥水管理,亩喷灌20-30方,随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4月15-20日进行拔节期肥水管理,亩喷灌30-40方,随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

位于顺义区北小营镇仇店村的600亩小麦于2022年10月2日播种,但由于去年秋旱,至2022年10月29日浇水后才出全苗,属于典型的“早播不早出”地块,目前小麦苗龄较小,1叶1心至2叶1心。专家组建议按“晚播麦”管理,落实“头水晚,二水赶”、连续促进的方针,返青期肥水管理推迟到3月下旬进行,亩喷灌20方,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第二水在小麦起身后拔节前进行,亩喷灌30方,亩追施尿素12.5-15公斤。

2022年北京小麦播种时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造成早种不早出、大小苗同田现象。据全市45个监测点数据调查显示,越冬前三类苗占比55.6%,加之冬前抗寒锻炼天数严重偏少,麦苗积累御寒物质不足,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当前平均绿叶长仅有1.2厘米。据市气候中心预测,3月上旬降水偏少,存在秋冬春连旱的趋势,春季管理难度较大。针对特殊的苗情和天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一地一问诊、一田一处方,并现场录制技术指导视频,通过“北京小麦”微信群和抖音号宣传,扩大了技术覆盖面。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提出小麦返青期管理意见。专家表示,各区要早动员、勤监测、早动手,树立“以促为主、分类施策”的管理原则,从早春开始,环环相扣,因苗因墒因天抓好麦田管理,科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全市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一是要注意返青期肥水管理顺序。返青期要因苗因墒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墒情与苗情,有的放矢按矛盾主次抓好肥水管理,管理的顺序是先管墒情差的麦田,再管冬前群体80万/亩及以上的一类及群体偏大麦田,最后管群体80万/亩以下的二三类麦田。

二是要注意墒情较差麦田的肥水管理。据市气候中心预测,3月上旬全市降水偏少,农户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查看土壤墒情及麦苗受旱情况。建议冬前未浇冻水、冻水不足、土壤偏沙及播种偏浅小麦茎部皱缩不硬实的地块,在3月上旬亩喷灌补水20~30方,补水时亩追尿素7.5~10.0公斤,以缓解旱情为主落实返青期肥水管理,浇水后地表不能出现积水。

三是要科学开展麦田管理。小麦返青后,冬前茎80~100万/亩的一类和大于100万/亩以上的麦田,在春1~2叶露尖时进行肥水管理,以小水带肥为主,一般亩追尿素7.5~10.0公斤,亩浇水20方左右。返青管理顺序为先管群体偏大麦田,再管一类苗麦田。起身期(3月下旬后期至4月10日)蹲苗,不进行肥水管理,促进分蘖两级分化,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拔节期再实施二次肥水管理。

冬前茎60~80万/亩的二类和小于60万/亩的三类麦田,若土壤墒情适宜,返青期以提升地温,维持土壤透气性,创造小麦早发稳长的土壤环境,促进小弱苗快速生长,返青期可不施肥不浇水,肥水管理推迟到起身期(3月25日-4月5日,春3叶露尖前后)进行,一般亩追施尿素10.0公斤左右,亩浇水30方左右。管理顺序为先管群体小的麦田,再管群体大的麦田。拔节期实施二次肥水管理,采取头水晚二水赶的肥水管理措施,连续促进实现苗情转化升级。

通讯员/梅丽 周吉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