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首都圈,京津冀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1 16:17

北京市统计局2月21日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成效数据显示,北京坚持减量发展、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来,自2017年起已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3家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六区外布局。

2022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城市副中心围绕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功能,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重点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61.7%,较2013年提升11.9个百分点。北京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正不断向城市副中心聚集,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名校陆续入驻,北京友谊医院、人民医院等三甲综合医院逐步落户,运河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央企二三级企业、市属国企及跨国企业总部等优质资源搬迁入驻城市副中心,首批搬迁的北规院、北投集团、华夏银行、首旅集团、北京建院和北咨公司6家市属国企总部已全部开工建设。

雄安新区建设从“规划先行”到“雏形显现”,“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有序推进,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已开工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40多家,首个央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入驻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全面落实“雄才计划”吸引人才,截至2022年底,共为6000余人发放雄才卡,引进1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柔性引进专家顾问等高层次人才近300名。

据了解,京津冀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简称首都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首都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22年上半年,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4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9.9%、37.6%和52.5%。首都圈产业结构为4.7:39.9:55.4,通勤圈三产占比最高,达67.7%,产业圈二产占有较高比重,为45%。

2022年,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1989.4亿元,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3.8%,2017年以来累计8731.9亿元。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95个,2014年以来累计转入4.39万个,其中近8成为北京转入,廊坊、石家庄和保定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