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电动自行车需“全链条”发力
人民日报 2023-02-21 09:30

电动自行车具有经济、便捷等优势,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2年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抽查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产品,发现6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1%。产品不合格,质量不达标,无疑会给电动自行车的后续使用埋下隐患。

不只是生产环节的质量缺陷。在一些地方,电动自行车的销售、维修、改装、停放、充电、使用、回收,同样潜藏着不少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如何管好电动自行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监管职责分散在各个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工作合力尤为重要。去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要求依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及“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的原则,抓实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下大力气解决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流通销售、通行秩序、停放充电、拆解回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不少地方陆续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法规,这为强化监管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涉及多个环节,最核心的问题是车体和电池本质安全不过关,最难管的问题是擅自改装电池。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必须解决好这两大难题。浙江省上线电动自行车治理数字化系统,给省内所有电动自行车和电池都赋上“浙品码”。这一数字化核验手段,串联起监管各有关部门,既堵住了改装渠道,使车辆产购销等全流程信息一键可查,也让旧车旧电池回收实现全程记录。北京市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开展电动自行车“一车一池一码”试点,将产品信息、相关参数及时备案,便于日后其他部门追溯核验。实践证明,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部门间联网核查和信息通报工作机制是一个抓手。当全链条监管结成一张扎实、紧密的安全网,才能在有效节约管理成本的同时,让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到购买上路各个环节的监管更有效。

管好电动自行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的治理探索,进一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成效。未来还需围绕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此,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全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立项,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在科研方面,应当加强对锂电池安全性能、火灾致灾危害、灭火装置性能优化提升等问题的研究,比如研制集中充电火灾早期精准探测装置,研发充电柜阻隔及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等。作为电动自行车驾驶者,个人也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树立安全用车意识,不带车“进楼入户”或“飞线”充电。

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重在抓好车体、电池质量,以及提高使用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持续在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强化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查处、规范末端使用环节安全管理、推进拆解回收环节安全管控上发力,定能让全链条监管安全网越织越密,真正治理好电动自行车。

文/史一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