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孟晓苏回应“存款1/3买房”:网传内容不全 重点应是提高保障房占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3 10:49

近日,知名学者孟晓苏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称,“中国居民存款又增加了15万亿元,如果有1/3拿出来恢复对房屋、装修等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此言论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对此观点保持质疑态度。1月12日孟晓苏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对网传消息进行回应。

北青报:你说的“三分之一存款买房”,怎么判定这些存款都是对住房有需求的普通市民?即使一般家庭存款确有小幅增加,是不是一般百姓对于经济前景预期采取的“备用金”策略?

孟晓苏:我说的买房,是让商品房继续卖,保障房继续盖。

我在会议中和媒体见面,主要说的是扩大保障房建设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占比,并且将我们给国家层面提出的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的若干解决方案也做了充分介绍。视频媒体在发布的时候受篇幅限制截取的内容有点片面,虽然引发了关注,但只是“博眼球”了,没达到传播有效信息的功效。

去年,楼市购买资金减少了5万亿,而2022年11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存款增加了15万亿,可以看出来,购房人对楼市的预期导致不出手,存钱抗风险。当然我说完以后两天,央行又公布数据,加上12月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我说“增幅的三分之一存款拿来买房”,核心思想就是说,房地产出了点小问题,自己就能解决,多卖商品房,资金用来解决保障房。中国人讲究家庭的团结性和行动一致性,商品房和保障房是行业亲兄弟,房地产这点事儿,房地产自己就能解决,毫不影响中国经济。

给楼市松绑,不是仅仅面对商品房的去库存,也不简单地救房企,而是让资金转起来,转而更大力度建设保障房。

北青报:我们从资料中发现,你以及你曾经任职的单位都是保障房的积极倡导者,在现今的房地产发展趋势中,保障房应该是一个什么地位?

孟晓苏: 我认为,现有的保障房、廉租房比例还需大幅度提高,中房集团原就是建保障房的大型央企,我个人还是国家房改课题组负责人,为老百姓提供住房是我们的任务。我近年来提出的意见,保障房的供应,应该占到中国城镇家庭的50%,这些观点已经被重视,并逐步在各地落实。

当然,家庭的50%不是建房面积的50%。商品房面积会大些,保障房面积会小些,就套数来说的,其结果应当是50%的家庭享受到不同深度保障。

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开发建设是初衷不同的,但不是互相对立的,共同完成民生和经济建设的作用,这就是“双轨制”。

住房双轨制是当年我们房改课题组提出来的,那是学习参考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进行的制度设计。我国住房制度顶层设计是合理的,最近十年来双轨制的提法越提越明确,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北青报:无论是北上广深超大型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城市,似乎大家都感觉保障房房源不太充足,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

孟晓苏:我的态度明确,未来五年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

二十大报告中“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说在前头,然后谈到“租购并举”,我认为提倡“租购并举”主要是针对过去租赁房提供不足。

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保障房“只售不租”,这与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有关的,开发建设保障房主要靠贷款,这对资金回笼有时间性要求,必须把房子及时卖出去,资金才能周转起来。哪个地方政府或者企业都很难背负着这样的资金压力,这就导致保障房的投放量太少。

2022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基础设施REITs健康发展,并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试点范围。5月27日,证监会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关工作的通知》,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正式启动相关试点工作。

REITs是很好的金融手段,可以将建设、持有保障房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金解放出来,投入新的建设项目,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北青报:我们注意到,你谈到“双轨制”和“租售并举”的时候好像刻意表达其中有更深一层含义,从购房人或租房人的角度解释一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孟晓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筹集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往往是增加本机构债务的项目,国企、民企融资成本也影响企业发展,所以保障房的数量和占比一直上不去,这个问题刚才谈到过。但是商品房去库存甚至大卖,对于保障房资金的筹集却是一件好事,这个逻辑关系很多网友和普通市民是看不透的。

我说过,对于中低收入居民,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就是提供足够的保障房,而高端商品房卖不动而降价,也不是他们的目标商品。比如20万均价的楼盘降了一半10万一平方米,开发商怎么亏本甩卖,中低收入人群也很难接受,并且越降价越没人敢买。而最好的市场表现,是商品房产销良好、地方政府能够继续出让土地、商品房开发商能够及时回笼资金继续拿地,这才是良性循环,最终地方政府才有财力投入保障房,让全体居民受益。

保障房就是保障房,它不是把商品房平米数降下来就“保障”了,更不是把商品房房价降下来就能当保障房的。

北青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房和租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一些中低收入的人群获得了保障房的租赁资格并支付了很多年租金,你认识该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群?

孟晓苏:我认为“租购并举”的说法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租”和“购”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至少部分租赁房可以允许先租后买。现有的保障房租赁,建设主体长期持有租赁房最终会导致资金困难。

上一辈经历过房改,原来职工的住房都是租赁的,过去我们推动的房改就是把租住公房转为商品房,中间有一个把公房出售给职工的过程,出售后变为普通商品房。这些“改制”成商品房的原公租房,现在很多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格,那些原来租住的职工经过房改也很受益,尤其是北京这种大城市。

那么在今天的保障房体系中,大家可能做梦都想不到,租住多少年之后,这套房子可以变成自己的,这就是我们多次提议的“租金抵房价”。

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更明白“租金抵房价”了:二十多年前的房改,职工可以购买自己租住的住房,买不起?没关系,“工龄抵房价”吧,老一辈当时不就是“花了”几十年的工龄,只付了很少的现金就获得产权证变成商品房了。

我们今天保障房体系中的租户,一样可以类比上一次房改的政策模式,在某一个规定的时间段花租金,达到一定的“积分”之后把自己变成“东家”。租户的心态不平衡,就是“住多少年房子还是别人的”,而作为“原东家”的地方政府,做这个房东占压资金无法继续开展建设新的保障房项目、无限期投入维修费用和管理成本。

当租赁住房转化为商品房的机制建立,不断地有“租户”变成“业主”,家庭固定资产占比明显提高。

不是有经济机构测算,中国居民家庭财富中房产占比超过60%吗?有了房屋产权的你,每月付租金“小火慢炖”就完成了这部分财富积累,这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剂良药。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举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使用进展:10余城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 筹集保障性住房上万套
澎湃新闻 2024-12-19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具使用进展:10余城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筹集保障性住房上万套
澎湃新闻 2024-12-18
银行已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下累计发放贷款300多亿元
澎湃新闻 2024-12-18
合肥落地存量房收储
证券时报 2024-11-26
收购存量商品房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人民日报 2024-11-25
如何更好满足百姓住房需求
经济日报 2024-07-24
国家队“买楼”有最新消息:大量资金到位,投放速度加快!
国是直通车 2024-07-13
财经聚焦丨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进展怎样?如何运作?
新华社 2024-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