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产险荣获“2022年度低碳公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2 10:18

12月19-23日,“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2022年度21世纪金融竞争力研究案例”正式揭晓。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荣获“2022年度低碳公司”。

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我国保险业关键是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的统一。基于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定位,中国太保产险积极探索绿色保险服务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实践之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立绿色保险标准体系,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服务

中国太保产险于2022年7月创新构建了可持续(绿色)保险标准和编码体系,包括服务绿色转型、服务民生福祉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韧性、服务对外开放提质4大类别,涵盖12个领域,22个细分领域,47个业务范围。该标准体系既体现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需求,也汇总了中国太保产险现有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作为国内头部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太保产险在刚结束第五届进博会上发布了保险行业首个《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系统展示了公司前期绿色保险实践成果。同时,中国太保产险积极参与绿色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旨在更高水平提供绿色保险服务。此外,还积极碳索绿色转型,聚焦服务清洁能源、降低污染消耗、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交通运输等五大领域,合计提供保障超8万亿元,涉及产品超120款,其中创新产品近45款。在碳市场产品创新方面,2021年11月,联合申能集团推出业内首创“碳配额质押保险”产品;2022年10月,签发全国首单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在生态碳汇保险产品创新方面,2022年在包头落地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在宁波落地全国首个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在厦门落地全国首单茶园农业碳汇保险,在广西探索全国首个单株碳汇“乡村振兴+碳普惠”模式。

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家唤醒社会绿色转型意识号召,进一步放大“零碳进博”溢出效应,2022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联合中国太保产险,在第四届进博会碳中和方案的基础上,引入碳普惠机制,开展“零碳进博·零塑办博”碳普惠行动计划,邀请所有参会人员记录他们参加进博会期间的碳足迹,测算并抵消个人碳排放量,助力“零碳”进博,打造会展促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的典范,实现了绿色低碳的价值传递,为我国碳普惠体系建设贡献实践案例。2022年11月5-10日,近6万人参与了“零碳进博 零塑办博”碳普惠行动,抵消约3300吨个人碳排量。

——提升绿色保险科技赋能,助力实现低碳运行目标

若要提升绿色保险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能力,则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助力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应对过程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中国太保产险专门设计打造了业内首个新能源风险管理保险科技平台——“风光无险”,初步建立了能源行业的风险减量管理技术平台,该平台综合超级承保、理赔、风控、系统、产业链五大模块,贯穿保障全流程管理。通过该工具运用,帮助安徽的“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等陆上光伏项目进行风险预警,汛期应急,风险技改,为项目避免了上亿元的洪灾损失。

另外,中国太保产险还启动了低碳运行项目,以降低碳排放为核心出发点,针对碳排放相关的标志性重点资产及运行,通过制度完善、流程规范、系统支撑、闭环跟踪、机制创新等手段在不同资产和运行的差异化组合运用,迭代设计和建立行业首创的“实物+财务+碳排放”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公司低碳运行目标。

面向未来,中国太保将持续把ESG作为践行“长期主义”的重要战略,在服务绿色低碳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富减贫、风险减量管理等社会经济韧性的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性全面布局,创新可持续保险和服务新模式,全方位助力经济和社会绿色转型。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荣膺“2024年度十大温暖理赔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全国首笔“保险+转型金融贷款”落地 中国太保持续创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1
全国首笔“保险+转型金融贷款”落地 中国太保持续创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坚守普惠初心 惠及万企亿户 ——中国太保产险普惠金融十年回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企财险案例荣评“2023年度十大温暖理赔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顾越荣膺“2021—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驭势笃行 共“碳”未来|中国太保ESG开放讲坛成功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行业首家 中国太保产险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