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打人报警没用? 危险的无知!校园霸凌为何难以杜绝
澎湃新闻客户端 2022-11-21 21:12

又是一起让人气愤的校园暴力事件,虽然引发暴力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场视频传达出的信息,也再次引发人们关于校园霸凌事件为何屡禁不止的思考。视频中,一位女生直接威胁被打女生说:“你把事情说出去了,我们就把视频发出去……报警没用,我们都没成年”。

“报警没用”的说法,当然是一种无知,可是这无意间暴露的想法,也确实点出校园霸凌总是很难杜绝的重要原因。

今年3月1日,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虽然,刑事责任年龄有条件地下调了,但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也只有几种恶劣犯罪才负刑事责任。至于校园中日常欺凌,本身界定标准就模糊,现实中就算报警,确实多数时候也是让学校或者家长“加强教育”,不会对当事人有太严重的法律惩罚。

因此,要有效减少校园霸凌事件,就要有针对性地去扭转少部分学生的这种“报警没用”的心态。

首先在校园层面,就要有更细化的操作规范。只有学校畅通渠道,规范流程,被欺凌的学生才会敢说。“告诉老师有用”,这在遏制霸凌上非常有效。2019-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针对六省130余所中小学的1万余名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遭受欺凌后选择“藏在心里”的学生,经常遭受欺凌的概率为45.2%,而选择“跟父母说”的仅占比11.7%,“跟老师说”的仅占比14.3%。

可见,让学生知道遭霸凌之后能去找谁,而找了之后“有用”,这对于减少霸凌就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足以应对大部分浅层次的霸凌。因为校园霸凌相比于社会意义上的犯罪,有着很强的年龄特征。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喜欢拉帮结派,有些行为如果能得到及时提醒和制止,就未必会演变成恶性暴力,而一旦长时间失控,也可能急剧变质恶化,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当然,也不排除少部分“不学好”的学生,就是很难通过教育提前预防。这部分群体不大,但可能起到的“示范”作用却很坏。目前法律对这部分人确实有些处置乏力,即便出了暴力事件之后,通常也就是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候才会由政府收容教养。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等事件屡屡引发争议,关键问题也就是很多人觉得,一些未成年人抓住法律“漏洞”而变得无法无天。

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震慑校园霸凌。但对一些尚不构成刑事责任的,也有必要把现有的法律手段用到位,比如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校园霸凌“惯犯”,应该更坚决地通过收容教养的手段,让更多未成年人看到,霸凌别人不可能“报警没用”,而是必须要付出沉痛代价。危险的无知观念少一点,现实中的危险就能少一点。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霸凌竟成短视频创作灵感?校园暴力娱乐化亟待依法整治
法治日报 2024-08-04
面对校园霸凌行为需要法律为正当防卫撑腰
工人日报 2024-06-08
从严处理学生欺凌 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1
动真格!最高法与教育部为反校园霸凌撑腰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6-01
北青快评 | 以司法指导引领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合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以案为鉴织密反校园霸凌法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一初中生遭15人霸凌时持刀反击 法院: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最高法发布案例:初中生反击15名霸凌者被认定正当防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