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三起 北京密云消防连续处置山岳救助类警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4 18:02

10月22日、23日,北京市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连续处置三起山岳救助类警情,古北口、溪翁庄、太师屯三个消防救援站闻令即动,第一时间转移营救被困群众,得到充分认可。

男子被困断崖 消防抛绳施救

10月22日11时17分,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某处山上有一名游客被困,古北口消防救援站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

11时53分,救援力量抵达被困人所处位置的山脚处,通过分析报警人提供的信息,基本确定被困人困在断崖。在向导的带领下,消防员携带救援装备直奔断崖。

“刚出发时那一段,还比较好走,越往里走,路就越险了。”古北口消防救援站站长刘随随说。

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救援也愈加艰难,队员们尽量将身体贴近山体,以岩石裂缝及树和草的根部为着力点,在山体几近垂直路段,辅以绳索缓慢前行,坚决确保安全。

山里风大,越往上风越劲,山间的枯树叶哗哗作响。“有时候突然一阵风刮来,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猛地推一下,然后又松一下。”队员们时刻相互提醒注意安全。

14时30分,消防员抵达被困人下方约30米处,再往前举步维艰,又因有树木阻隔,现在采取抛绳(50米绳)救援效果不佳。

消防员杜海洋继续向前,最大限度靠近被困者,缩短抛绳距离。20米的距离,耗时15分钟,消防员携带抛绳装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半步半步往前挪,直至距离被困者约10米距离时,抛绳施救。

在消防员的引导下,被困者先行检验着力点安全后,将绳索绕树,并将其一端在身上打牢绳结,另一端由消防员合力牵引救援。14时51分,被困者脱离险境。

游客行动不便  消防帮忙转移

10月23日14时50分,在密云某景区山上有多名游客需要转移,密云区溪翁庄消防救援站接警后派7名消防员赶赴现场。

途中,通过联系报警人得知,共有5名游客需要转移。15时17分,救援力量抵达景区,在同景区工作人员沟通具体救援事宜后,队员携带多功能担架、躯体固定气囊、绳包及食物补给和药品等上山。

“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大多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也有楼梯,很费体力。”溪翁庄消防救援站站长陈磊说。

16时35分,队员们抵达山顶,5名游客中有伤残人士、孕妇及行动不便且患有高血压的老人。经询问游客身体状况及查看行程码、健康宝均正常后,大家一起向山下转移。此时天色变暗,加之路不好走,为确保游客不受二次伤害,队员们结合游客身体状况,放弃担架救援,采取轮流背负、搀扶的方式进行转移。

“天一黑,只能借助手电下山,为了确保绝对安全,累了就歇一下,所以转移速度相对要受限。”陈磊说。直到20时9分,在两组队员的帮助下,游客均被转移至山下。

据悉,多数游客是通过乘坐缆车上山观光,后因索道故障,只能选择山路下山。由于下山费时费力,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具备走山路下山的条件,游客遂拨打119求助。

老人上山迷路 消防听声寻人

10月23日18时38分,在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某处山上,一老人迷路,密云区太师屯消防救援站接警后迅速派人赶赴现场。

途中,通过与报警人联系得知,老人今年66岁,上午10时上山砍柴一直没回家,可能是携带的手机遗失,目前无法取得联系。

“在半山腰的小道上能听到老人应答的声音,但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报警人说。在消防员到场前,老人家属自行开始寻找,但因天色已晚,才报警求助。

19时08分,消防车开到山脚下后无法继续向前,队员们迅速整理携带救援装备及应急物资等徒步从小路上山,与家属汇合并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后,在一名向导的带领下展开搜救。

出发大概走了100米的距离,就没了路。队员们需要在密林中开路前进,考虑到救援环境复杂,决定让向导先行返回。“叶子落了,很多树枝光秃秃的,尖锐扎人。”指挥员初辰阳说。

队员们采用人员轮换的方式,一人在前开道,其他人通过连续喊话判断老人方位。其间,队员们以山下消防车上的照明灯为参照物,利用强光手电光束报告所在位置及搜救进度,及时调整搜救方向。

黑夜里,队伍一路向前,队员们听声寻人,向老人喊话,要求他不要慌,耐心等待救援。20时49分,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寻,队员终于找到被困者,经初步检查,无受伤情况。

队员们在为老人补充食物和水,戴好头盔,做足安全防护后,将其转移至山下。

密云区地处京郊,“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决定了密云消防救援支队不仅能“战火”,还能“下水上山”。支队主动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立足区情区位,因时制宜开展山岳救援理论授课、脱产培训和实战练兵等,为应对山岳救助类警情实施更专业的营救,取得良好效果。

据悉,今年10月1日至今,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共接山岳救援类警情6起,转移营救14人。

通讯员 饶继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朱葳
校对/成岗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