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2-09-23 09:07

记者日前从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五年来,城市副中心PM2.5累计浓度从6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46%。2022年1至8月,PM2.5累计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三十六计”:裸地摇身一变成“宝地”

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在中仓街道四员厅社区红旗小区的中心广场中,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笑声,儿童滑梯处几个小朋友正在开心玩耍,乒乓球区的居民正在挥动球拍。居民周女士说:“没想到家门口的这块空间治理后会这么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蚊虫少了,刮风时也没有尘土了,这块裸地现在成了我们的‘宝地’。”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幅光景。“中心广场面积共4000余平方米,但是环境不容乐观,不仅有违建、有裸土,还有杂草,一到夏天蚊虫横行。”中仓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拆除违建后,他们进行了裸地治理,还对广场进行了功能划分。“我们对部分地面进行了硬化,划分了儿童服务、百姓健身、乒乓球及自由活动四个功能区,方便小区里的居民自由活动。”

为了让裸地都变成“宝地”,城市副中心各街道乡镇可谓是想出了“三十六计”。在潞城镇,裸地经过治理后种上了大豆、玉米等农田作物;在永乐店镇,裸地种上了绿植和花卉,形成了花海;在临河里街道,裸地被改造成了街边小绿地;在中仓街道,裸地摘掉了“卫生死角”的帽子,变成了方便居民出行的平坦大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城市副中心裸地面积共8.5平方公里,相较1月底的25.1平方公里,未管控裸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裸地扬尘治理成效明显。

提质增速:城市建设完善生态格局

位于城市副中心郊野乡镇的张家湾公园以“村、水、林、园”为设计理念,突出村镇特色、水绿交融。五年前,这里还是工业企业聚集地,随着2017年启动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共腾退工业大院达6255亩。如今这里已变身成为以城市森林为主体、服务周边居民的绿色休闲游憩好去处。“现在的环境和过去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没事就过来遛弯。”土桥村居民赵启发说。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厚植生态底色,绿化建设五年来全面提质增速。千年守望林、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行政办公区先行启动区绿化、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绿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副中心生态格局,城市副中心正在迈进森林城市,一幅绿色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走出家门,畅游在森林之中。在通州区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高女士是名骑行爱好者,大运河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通怀路、减河绿道是她的打卡路线。“这些地方风景好,有的地方有河有水,骑累了就看会儿风景,养眼也养心,感觉特别棒。”

2018年以来,副中心已完成13.5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建成了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个,充分展现了北京平原地区森林城市的独特风貌。

筑巢“留”鸟: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逐年上升家住滨惠南三街社区的曹玲是摄影爱好者,在她的手机中,不仅有美丽的田园景色,还有不少鸟类和野生小动物。“这是我今年在大运河和通惠河上拍到的水鸟,这是白骨顶鸡、这是绿头鸭,这是蒙古银鸥。”翻看着照片,曹玲兴奋地说。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生态环境的持续恢复,让野生小动物频频“现身”城市副中心。“我们在林地里搭建了本杰士堆、昆虫旅馆、小微湿地等,还在鸟类经常活动和聚集的地点搭建了人工鸟巢,这些都是在天然林中布设的天然装置,以维系生物合理结构,打造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体系。”于家务乡集体林场相关负责人赵丽芳介绍道,希望通过保育小区的搭建,将野生小动物“留”在副中心。

天蓝了、水清了、树绿了,来副中心安家的小动物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鸟类观测为例,截至2022年9月,副中心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已达到354种(含历史记录21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让绿色成为城市副中心广大群众看得见、可体验、有内涵的深厚底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与获得感。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