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沾云:兴义,在变与不变中显现魅力
河南阅读学会 2022-09-14 20:00

二十多年前,我初到兴义城工作和生活。

无论是外地的朋友,还是本地的熟人,只要相约在兴义相聚,就只选择一个地点,那就是某日某时在街心花园的“盘江魂”雕塑下会面。

为什么要选择在街心花园的“盘江魂”雕塑下见面呢?因为那里标识明显,好找。更因为那里热闹,好玩。

跟友人在“盘江魂”雕塑下会面了,便一起到街心花园的步行街走一遭。即使什么也不买,也要东瞧瞧西望望,直到把街心花园的八条步行街都走了一个来回,才会在街边找一家小吃店,炒两三碗冲菜饭、怪鲁饭、脆哨饭,点几碟泡萝卜、魔芋豆腐、凉拌海带等之类的可口小吃,津津有味吃起来。吃饱了,要么继续逛街,要么坐在街边的椅子上,看来来往往的逛街的人发呆。直到觉得应该回家了,才会慢腾腾地离开街心花园。

说实在的,对我而言,到街心花园无外乎只有两件事:一是逛逛街。逛街可以购物,也未必购物。有时,偶然中看到了一件自己中意的物品,无论是衣裳,还是其他什么物品,只要中意,就顺手购买了,或者是价廉物美,或者是物有所值,买到手了就心生欢喜,然后步履轻盈继续逛街。有时,即使逛了一整天也没有购买一件物品,但只要把八条步行街都来来回回走上几趟,哪怕两手空空也会自然而然地拥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成就感。二是吃小吃。街心花园的小吃,的确有些拴心留人。无论是鸡肉汤圆、杠子面,还是盒子粑、烤糍粑,无论裹卷粉、糯米糕,还是泡萝卜、水晶凉粉,无论是蒸乳鸽、烤羊串,还是羊肉粉、脆哨饭,林林总总的特色小吃,只要逛过一回街吃过一次,心里就会总惦记着要去吃第二次、第三次。次数多了,就形成了习惯。只要去逛街心花园,吃小吃就成了必然。

对其他人而言,到街心花园的愉悦享受,也许会更丰富一些。

在兴义城区,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钱无钱,街心花园”。这句话反映了街心花园的热闹、繁华。只要有空闲时间,无论需不需要购物,人们都会到街心花园走一走逛一逛。因为,吃、喝、玩、乐、穿、戴等日常生活的一切用度,都可以在街心花园得到满足,花费不多,又颇有乐趣。很多市民,都把逛街心花园当作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作为一种特别的精神享受。

自1982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兴义作为州府所在地,就是全州的城市龙头。自治州成立四十年来,兴义的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已经从1988年建市当初的5平方公里扩展到2020年的68平方公里,城市街道办事处从当初的1个增加到8个,城市人口从当初的5万人增加到60万人。

在兴义城生活和工作二十多年,我深刻感受到,兴义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展、人口在不断增加、品质在不断提升、功能在不断完善、承载力不断增强、景观在不断变美,但有一样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兴义城市的城市原点没有变。

我认为,无论兴义的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变化,但兴义市的城市原点,依然在街心花园。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原点。

无论城市面貌如何变化,城市面积如何扩展,城市人口如何增加,城市品质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如何增强,城市景观如何变美,城市原点却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具有文化意义的城市原点上,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这个城市的过往记忆,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个城市的情感认同,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个城市的历史脉络。

兴义城市的街心花园,就具有这样的性质。

在街心花园漫步,记忆穿越时空,在140多年前的“黄草坝”上,我看到了街心花园的雏形。

史志记载,街心花园的雏形,最初形成于清朝嘉庆五年。

在明朝时期,兴义名为“黄草坝”。清嘉庆三年,兴义设县治于黄草坝。嘉庆五年(1800年),兴义县城修建了县衙机构和兴隆街、白纸街、十字街、皮匠街、田坝街等五条街道。

光绪七年(1881年),兴义县城进行扩建改造,将城内可使用面积从原来的0.3平方公里扩展到0.6平方公里,兴建了杨柳街、宣化街、川祖街、铁匠街、兴源街、豆芽街等六条主要城市街道。这些街道的名称,“街心花园”至今仍然在使用。

而“街心花园”这一地名的出现,则是在民国30年(1941年)。1941年,兴义在县城汇集各条街道的场坝中心,修建了一个街心花园,园内建四方亭,园外建有纪念“七七”抗日阵亡将士的标识,花园的周围为县城主要市场。至此,“街心花园”正式成为兴义的一个城市地名。

1988年,新成立的兴义市对街心花园进行了一次改造。

这次改造,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创新实践。

在这次改造中,原住户可以用旧房加钱换新的方式进行置换,其他市民也可用资金出资的方式购买。通过这种方式运作,有效撬动了社会资金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改造,由沙井街、稻子巷街、铁匠街、豆芽街、杨柳街、川祖街、宣化街、大坝子街等八条步行街和一个广场构成的街心花园,成了集商业、饮食、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街心花园广场辐射六条600米的街道,其中再穿插两条400米的街道连接其中四条。八条街道,互相连通,纵横交错,街口与内环主干道相连,整个街心花园就如同一座巨大的伏羲八卦。因此,街心花园又名“八卦金街”,在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都相当有名,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最能体现兴义城市解放思想的标志,是1991年在街心花园广场中心修建的“盘江魂”雕塑。

这座总高10米名为“盘江魂”的不锈钢雕塑,以两位智慧典雅、超凡脱俗的女神为造型。

当初,雕塑设计方案刚出来时,很多参加决策的领导干部都难以接受。因为雕塑的主体是两位袒胸露乳的女人。这种造型,在当时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后来,经过设计者的反复阐释,大家才同意这座雕塑的设计方案。“盘江魂”雕塑在街心花园修建完工对外展示后,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些人认为“盘江魂”雕塑很有特色,一些人则认为“盘江魂”雕塑有伤风化。在关于“盘江魂”雕塑是好与不好的争论中,很多外地的人都慕名而来,到兴义街心花园一览“盘江魂”雕塑的风采。

在争论中解放了思想,也在解放中统一了思想。经过几年的争论,大家渐渐明白并形成共识,街心花园的“盘江魂”雕塑,用浪漫手法表现主题,用内容健康、形态优美的人体艺术,陶冶人的崇高情操,净化人的思想灵魂,是最具有黔西南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的城市地标,是最能激发内生动力的城市精神。

雕塑中的两位袒胸露乳的女神,分别代表南盘江和北盘江,寓意珠江源头的南盘江和北盘江,源源不断地用甘甜乳汁,滋润盘江大地,哺乳盘江儿女。

两位女神携手相连组成的“8”字形,意喻盘江八县,意喻包括布依族、苗族两个主体民族在内的黔西南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两位女神长袖起舞腾飞而出的造型,犹如DNA双螺旋结构的一小部分,象征盘江儿女解放思想、咬定目标、协调一致、团结奋进、不惧曲折、不畏险阻的性格基因。

总而言之,“盘江魂”雕塑是有史以来所有为黔西南出过力、流过汗和作过一丝一毫贡献的英雄和平民的集合体,用象征手法表现崇高精神,讴歌伟大人民,既象征布依族、苗族和州内的所有民族,也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更象征着黔西南人民永远都会像南北盘江一样,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崇山峻岭,将无数细流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朝着一个方向奋勇前进奔腾不息,走向珠江,走向大海,走向世界。

人们对“盘江魂”雕塑的感知,从无法接受到完全认同,彰显了兴义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信。

如今,对兴义市民来说,街心花园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坐标。特别是矗立在街心花园广场中心的“盘江魂”雕塑,更是兴义市民对城市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理念认同、精神认同的文化地标。因为,这里有兴义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有兴义现代城市发展的繁华景象,有兴义未来城市发展的文化积淀,有兴义城市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街心花园和“盘江魂”雕塑,已经成为广大兴义市民无法割舍的精神脐带。

从这个角度来说,街心花园就是兴义的城市原点,“盘江魂”雕塑就是兴义的城市精神。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坐在街心花园听老年人摆谈兴义历史,被人们津津乐道摆谈得最多的,当数下午屯的刘显世和刘显潜,景家屯的王伯群和王文华,泥凼的何应钦。

这五个人,将兴义的三大家族编织成了一个严密的关系网。刘显世是刘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刘显潜是他的亲堂兄。王伯群和王文华两兄弟是刘显世的亲外甥。何应钦是王伯群和王文华的亲妹夫。

这五个人,加上安龙龙广的袁祖铭,就把一段贵州近代史搅得风云变幻。

难怪,有人会这样说:一部贵州近代史,半部都是兴义人。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西南方向行走4公里,到达下午屯街道办刘氏庄园。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黔军鼻祖刘显世、黔系军阀的重要首领刘显潜的历史过往。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东南方向行走9公里,到达兴泰街道办景家屯王伯群故居。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曾被孙中山赞誉为“西南后起之秀”的黔军总司令王文华、曾被孙中山委任为贵州省长的王伯群的历史过往。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西南方向行走45公里,到达泥凼镇何应钦故居。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任国防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和东南亚战区盟军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书的何应钦的历史过往。

走进这三个地方,让时光回溯,一段由兴义人掌控的贵州近代历史,一段让兴义人津津乐道的陈年往事,令人嘘唏。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贵州巡抚电令刘显世率兵500人赴省城警卫。还没赶到贵阳,革命党人就已宣告贵州独立,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刘显世立即派外甥王文华与革命党联系,表示拥护革命。刘显世到达贵阳后,被委任为枢密院军事股长。

刘显世在贵阳站稳脚跟后,随即与贵阳宪政党骨干联合,破坏革命秩序、打击革命力量。与刘氏家族关系密切的云南当局闻讯后,派唐继尧率滇军入黔援助。1912年3月初,入黔滇军推翻“大汉贵州军政府”,唐继尧任贵州都督,刘显世任军政部长。1913年10月,唐继尧调任云南都督,刘显世被委任为贵州抚军使,接替唐继尧统治贵州。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在王伯群、王文华的推动下,刘显世于1月27日宣布贵州独立。护国战争结束后,刘显世被任命为贵州督军、省长。至此,以刘显世为首的黔系军阀集团兴义系正式形成。

随着护国战争的胜利,王文华进一步取得黔军的控制权。护国战争期间,王文华任护国军第一军右翼军东路司令。1917年3月,王文华组建贵州陆军第一师并担任师长,委任妹夫何应钦及朱绍良、谷正伦等为团长。1917年9月,王文华任黔军总司令,全面掌控黔军。

在黔系军阀集团内部,从兴义系形成之初就存在“新派”和“旧派”两派政治取向不同的势力。“旧派”以刘显世为首,清末贵州立宪派成员是骨干,对内实行封建军阀统治,对外依附滇系向外扩张,思想守旧,行动保守。“新派”以王文华为首,主要骨干是辛亥革命前后从戎或从政的青年知识分子,主张适应世界潮流,刷新贵州政治。“新派”与“旧派”在对待北洋军阀和孙中山、对待滇系军阀关系等问题上存在极大矛盾。

1917年9月,护法战争爆发。在护法战争中,兴义系将领袁祖铭,深得黔军中下级军官推崇。护法战争胜利后,进驻成都的黔军将领联名电请刘显世和王文华,恳请晋升袁祖铭为黔军副司令。王文华不准所请。但刘显世想利用袁祖铭来遏制王文华,于是改任袁祖铭为贵州陆军第二师师长。王文华闻讯,紧急调集黔军各部进驻重庆,召开军事会议,撤去袁祖铭第二师师长职务,调任黔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1919年(民国八年),兴义系“新派”与上海华侨振兴实业公司签订从重庆经贵阳至柳州修筑铁路的条约和借款条约,但没有获得贵州省议会的通过。于是,“新派”从揭露省财政厅贪污舞弊着手,发动“民八事变”,向“旧派”发起进攻。结果,政务厅厅长遇刺负伤,财政厅厅长服毒自杀,警察厅厅长主动辞职,省议会议长逃往上海。政务厅、财政厅、省议会、教育会、警察厅等要害部门,全部被“新派”掌控。

“民八事变”以后,兴义系“新派”与“旧派”的矛盾更加尖锐,刘显世与王文华的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王文华与袁祖铭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1920年5月,王文华对川军熊克武发动攻击,启用袁祖铭任前敌总指挥。袁祖铭率部攻克成都,逼迫熊克武退守川北。之后,王文华撤去袁祖铭前敌总指挥职务。在此同时,刘显世等“旧派”在贵阳密谋剪除王文华军权。

1920年10月15日,王文华任命第一旅旅长卢焘代理黔军总司令、胡瑛为总指挥率队回黔,配合在贵阳坐镇的何应钦实施“清君侧”计划,发动“民九事变”。11月13日,“旧派”势力基本被清除,刘显世被迫通电下野,兴义系“旧派”集体瓦解,“新派”五个旅执掌贵州政权。

“民九事变”后,袁祖铭投靠北洋军阀。随后与原贵州参议会议长合谋,于1921年3月16日派人在上海刺杀王文华。王文华被刺杀后,黔军代总司令卢焘无力控制贵州,所部五旅互相争斗。1922年初,兴义系“新派”内部火拼更趋激烈,黔军参谋长何应钦因内讧被逐出贵州。

袁祖铭随即联系刘显世,相约“匡扶贵州”后,由刘显世主政,袁祖铭主军。袁祖铭组织的“定黔军”夺取贵州军政大权后,没有按约定让刘显世主持贵州政治。刘显世于是向滇军求援,在滇军势力的压迫下,袁祖铭于1923年3月放弃贵州退往四川。1923年4月,刘显世在贵阳宣布就任贵州省省长。由于贵州最高军事长官是滇军将领唐继虞,刘显世二次主黔时不但没有掌握军权,还时常被唐继虞排挤。1924年秋,刘显世被迫辞去一切职务。袁祖铭从贵州退到四川后,得到北洋军扶持,代行五省联军总司令职务,加紧了“复黔”步伐。1924年5月,北洋政府委任他为川滇黔边防督办。1924年底,滇军撤出贵州,袁祖铭接手贵州政权。

一年半后,黔系军阀桐梓系首领周西成出任贵州军务督办兼省长,兴义系政权被桐梓系夺取,兴义系对贵州的统治宣告结束。

回望这段历史,更加觉得,在兴义城市原点街心花园树立“盘江魂”雕塑,是多么的有必要。

如果,当年掌握贵州军政大权的兴义精英,能够用盘江精神铸魂,团结所有盘江流域的人民群众,团结所有关心支持贵州的进步力量,像南北盘江一样,将万众一心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朝着一个方向奋勇前进奔腾不息,那么,贵州的近代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情景,兴义城市发展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书写,兴义城市精神的内涵,将会是另外一种诠释。

回望历史过往,更加觉得,无论时代如何更替,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城市的原点始终不能变,城市的精神始终不能丢。只有坚守城市原点,坚守城市精神,城市发展才会更有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三个国家级景区环绕兴义市区,形成了“景在城中、城在峰中、峰在水中、人在画中”的喀斯特山地罕见旅游景观组合和“景区是城区的后花园,城区是景区的会客厅”的特色空间布局。

“一城三景”,堪称世界独一无二。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东北方向行走9公里,到达马岭河峡谷景区。马岭河峡谷全长74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峡谷和世界上唯一的断裂地缝大峡谷。峡谷两壁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错落有致的岩石瀑布。谷内群瀑飞流,溶洞相连,翠竹倒挂,古木虬劲,千姿百态。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南方向行走8公里,到达万峰林景区。万峰林有锥峰和孤峰2万多座,为世界之最。景区内共有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峰林,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大部分。东峰林景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岩溶初期发育的典型代表,巍峨粗犷;西峰林景区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是岩溶后期发育的产物,挺拔秀美。

从街心花园出发,朝南方向行走28公里,到达万峰湖景区。万峰湖水域面积816平方公里,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列为全国五大淡水湖。湖中和四周分布着一万多座山峰,湖内岛屿与半岛80多个,湖内全岛、半岛、港湾、内湖交错,享有“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画卷”之美誉。

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城三景”,让兴义城成为一座备受世界各地游客青睐和向往的国际山地旅游城市。

中国唯一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大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连续三届在兴义召开,累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户外运动的代表,共话山地旅游,普及山地生态旅游理念,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成为推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品牌盛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将兴义推上了世界山地旅游的国际交流平台最前端。

中国首个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高端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连续五届在兴义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CIOFF组织委员会以及累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峰会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探讨美丽乡村建设,是贵州省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后的又一个国际性峰会,成为多彩贵州的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依托“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两大平台,兴义以开放的胸怀,以“一城三景”为核心,深挖原生态山地民族文化内涵,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避暑度假、健康养老、文化体验、山地观光、户外运动、工业旅游、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与世界接轨的山地旅游业态,打造了一批休闲山地特色旅游景区集群,探索了一条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着力把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产业、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努力打造国际山地旅游城市。

兴义利用“一城三景”构建的国际山地旅游城市,把景区变成城区的后花园,把城区变成景区的会客厅,实现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兴义放眼世界、面向世界的开放自信和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发展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兴义的城市原点,来源于兴义的城市精神。

因为,在兴义人民的骨髓里,蕴藏着解放思想、咬定目标、协调一致、团结奋进、不惧曲折、不畏险阻的性格基因。兴义能够以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的形象走出珠江流域,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好风貌、好声音,就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坚守城市原点,坚守城市精神,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打造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兴义更有魅力了。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