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用精细管理为公共泳池卫生击浊扬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3 16:45

在热浪频频来袭的夏天,游泳成为很多人的避暑方式之一。然而,公共游泳池水质不合格等问题屡被曝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儿童在游泳池感染腺病毒,将游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些游泳场所出现的主要卫生问题包括:水质浊度、尿素等指标超标;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的指标不符合相关卫生要求。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很常见。长期以来游泳池水质不达标的难题又该如何破解?(8月23日《法治日报》)

泳池不卫生几乎是季节新闻,市民抱怨的有之,不时有因为游泳传染病见诸媒体。然而,诟病归诟病,埋怨归埋怨,泳池的水质卫生状况却从未得到质的改观。游泳池卫生堪忧,不仅因为游泳避暑的人多,象下饺子,泳客的卫生陋习丛生,人为污染了水质,而且客观来说,水既是休闲消暑的介质,更是疾病传播的载体,存在天然的卫生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把泳池天然的公共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恐怕才是根治顽疾的关键。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加大消毒的力度和换水的频率,保证水体的卫生和洁净。毫无疑问,这首先是成本命题。

然而,庞大的营运成本恰恰是透支游泳池水质“健康”的杀手。一个标准游泳池约2000立方米,虽然各地用水价格不等,但一池水的成本超过万元之间,而这笔费用还未包括电费和人工费、消毒药品费等。游泳馆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半采取循环水,受制于水量更新与循环消毒的影响,成本上的算计带来了健康的隐患。 

放任泳池经营利益最大化算计则管理的命题。游泳池卫生状况,年年花相似,监管乏力也难辞其咎。游泳馆等场所营运涉及多部门管理,“九龙治水”通常带来谁都不管的局面。同时,对游泳池水质的安全缺少了细致严密的限制标准和处罚措施。此外,对于游泳者健康体检和入池前的消毒把关,由谁来监督与实施,缺少了刚性的制度约束。

城市游泳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它如同一根挑子,一头是公共安全,一头是公共卫生。游泳池的正常运营,合理的释放居民游泳的需要,对避免野外游泳溺亡的悲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重视游泳池的管理,一方面应从政策的层面给予游泳场馆运营一定的扶持,帮助其分担一定公共卫生成本的负担,如在测算泳池满足卫生安全要求用水量需求的情况下,按比例对用水费用进行补贴,并实行用水费用预付制度,寓监督于扶持;另一方面要明确场所卫生安全监管的责任和主体,建立游泳池换水、消毒、游泳者体检等卫生管理流程,并加强日常的监督与检查,给市民一份干净放心的清凉。

文/木须虫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