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特定群体买房去库存不现实
浙江日报 2022-08-19 12:01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7月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数据显示,稳楼市压力仍然较大,住宅待售面积仍处于高位。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当地楼市去库存速度,纷纷采取新的引导措施,如江苏阜宁、吉林桦甸、贵州晴隆、四川宁南等多个县城相继发布针对农民的优惠买房政策,安徽泗县、湖南石门则动员领导干部带头买房,或倡议公职人员发动亲友买房。显然,这些地方希望通过加大购房者群体的“开源”力度,从而带动当地楼市销售回暖。

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是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也关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帮助一些房企克服暂时困难,相关部门做一些分内之事,无可厚非,也可以理解。但是,在方式方法上应该考虑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避免给人以行政手段过度干预的印象,应更多以经济手段、遵循市场规律推进去库存。

靠推动公职人员、农民等特定群体成为县域楼市的“刚需”购买者,并不现实。公职人员属于收入较为稳定的群体,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如果按照某县县委书记的号召,“买了两套买三套”,则属于刚需之外的投资性购房,这显然超出多数公职人员的经济承载力。

相比之下,农民群体的收入主要来自务农所得或外出打工收入。他们中的一部分确实有进城买房需求,但不能一概而论。一旦所在县域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进城购房农民群体会面临沉重的还贷压力等。

某些地方寄希望于公职人员、农民等群体为楼市兜底,还容易形成行政干预。有的地方,虽然以倡议方式鼓励买房,但这种倡议显然会对公职人员形成额外压力。

这些倡议、发动,带来的购房需求应该比较有限。地方楼市的良性发展、需求与供给匹配,来自当地经济基本盘的向好,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减少炒房投机泡沫、引导商品房回归居住保障价值。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完善产业配套、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房地产之外的更多朝阳产业,让当地群众收入持续提高,吸引在外打工的群众回乡创业就业。做大经济和人口增量,才能形成对商品房的有效需求。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鼓励开发商将部分闲置房屋转为保障性住房,可租可售,多渠道、多方式满足民众的多样化住房需求。如此,既能给开发商盘活闲置房源,带来部分收入,也符合“租售并举”的房地产改革方向,促进当地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

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综合施策,同时做好供需两端的改革。地方政府要引导开发商做好商品房品质的提升、价格的适度回调,也要在民众增收上下功夫,从而提振消费信心。这比单纯靠领导呼吁、干部带头买房,更符合楼市调控精神,也更能起到精准施策的功效。

编辑/刘洋-广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