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减负行动3.0,让青年科学家轻装上阵搞科研
光明网 2022-08-11 11:00

为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此次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被简称为减负行动3.0,与过去的科研减负行动相比,此次专项行动针对群体明确、措施具体,将明显提高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保障水平,大大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和创新实力。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很多重要成果都是科学家在青年时期的发现或发明。因而,为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做好保障,排除不必要的限制与障碍,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黄金阶段”充分发光发热,是完善科研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但是,因为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体系内的话语权处于弱势,也更容易承担科研以外的不必要负担。这些负担有的来自科研学术机构的行政性任务,有的来自科研工作者职称晋升的压力,有的则是申请科研经费的不合理限制,种种负担都有可能影响青年科研人员从事创新的热情,甚至让他们的科研之路走偏方向。

实施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减负行动,就要聚焦于具体问题,真抓实干,拿出真正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搞科研的办法。减负行动3.0将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措施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既立足于保障和支持,为青年科研人员出成果创造空间与机会,也不忘减轻压力,让青年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得到充分解放,从而促进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创造力。

例如,在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方面,减负行动3.0具体规定了青年科研人员担任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为具有突出成绩和潜力的人才提供充足的“燃料”;为了让“学术新人”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减负行动3.0提出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减负行动3.0还主张简化、淡化平时考核,对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前沿领域科研项目,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科研创新工作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些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具体措施符合科研规律,是对学术评价体制机制的进一步优化。

值得赞许的是,减负行动3.0还聚焦许多当代青年科研人员密切关注的生活问题,用具体措施平衡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比如,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等方式,为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定期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等。诚然,帮助青年科研人员解决生活问题,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科研学术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减负行动3.0还敢于触碰科研体系内存在的“顽疾”和“硬骨头”,指出青年科研人员实际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类似应酬接待多、行政事务多、借调多等科研机构的“潜规则”,减负行动3.0以鲜明立场提出保障青年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的时间,将他们从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减负行动3.0,青年科研人员维护自身权利、提出合理诉求时也更加理直气壮。

青年科研人员不仅是科学的未来与希望,也是我国解决诸多“卡脖子”问题与科研难点的中坚力量。在科研创新领域,不应该存在任何论资排辈,谁拿得出有说服力的成果,谁展现了突破性的潜质,谁就应该得到褒奖与鼓励。进一步做好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保障,切实减轻他们的不必要负担,是对青年科研人才应有的尊重,也是顺应科研规律、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之举。

文/王钟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青年科学家如何度过学术“平淡期” 来自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观察
中国青年报 2024-12-02
35岁门槛、38岁门槛、40岁门槛……青年科研人怎么看减负
半月谈 2024-04-04
让青年才俊在科技创新主战场轻装上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9
如何让更多青年科学家“挑大梁”
中国青年报 2023-07-17
写“材料”争“帽子”仍在困扰青年科研人员 基础研究减负还要过几道坎
中国青年报 2023-03-20
光明时评:为科研人员减负 实招越多越好
光明日报 2022-12-05
增机会、减考核……减负深一步,青年科研人员添动力
光明日报 2022-08-24
青年科研人员迎来减负3.0时代
中国青年报 2022-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