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省份完成地方增补药品“消化”,超500种药品纳入国家目录
第一财经 2022-07-23 20:20

我国将在今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目前,已有近半数省份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大批非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调出地方目录并将在过渡期后停止报销。

国家医保局23日公布的最新进展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其余16个省份药品“消化”的完成时间为今年年底。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23日就地方增补医保药品“调出”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下称“答记者问”)时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四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总体上看,地方增补药品“消化”工作的推进是平稳有序的,临床和群众用药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医保目录有进有出

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公布本市第三批调出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品种的通知》,将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从该市医保目录中调出。 

第三批北京共调出141个药品,其中不乏为人熟知的药品。如,西药中有治疗高血压的氨氯地平、镇痛类药品布洛芬等;中成药里则有小儿感冒宁糖浆等等,由于调出药品中有一些是老百姓的常用药,此次北京医保目录调整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答记者问提到,本次北京市调出的“氨氯地平”,实际上是“氨氯地平滴丸”,临床上氨氯地平主流剂型是片剂或胶囊,有数十家企业生产,且一直是医保目录内品种,调出的滴丸剂临床几乎没有使用。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北京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氨氯地平各种剂型费用近3亿元,而滴丸剂型为0。涉及的“布洛芬”,实际上调出的仅是“布洛芬凝胶”,现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布洛芬”有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软膏等多种剂型,完全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北京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国家要求,到今年年底如果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就可以报销,如果不在国家医保目录内的医保基金就不能支出了。但是,这次所有调出的药品,在目录里都是有可替代药的。如小儿感冒宁糖浆,在医保目录里仍然有很多同类的药品可以供孩子们感冒时使用。另外,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药品并没有删出去,仍然在北京的报销范围内。

东南大学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对第一财经表示,地方医保部门在制定清退药品的品种是会请专业人士做多重评估,确保国家目录中有可替代的药品,不能对临床和群众用药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表示,包括北京市在内,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在现有国家医保目录内都有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替代药,调出影响不大。

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国家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四年来把更多新药好药纳入了医保用药范围。医保目录的调整周期从过去最长的八年大幅缩减至一年,4年累计纳入507个新药好药,调出391个疗效不确切药品,现行版医保目录西药和中成药增至2860种。

同时,在准入谈判方面,国家医保局积极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优势,依托全球人口最多药品市场,整合全国用量开展价格谈判,许多“天价药”谈出“平民价”,多数药品获得全球最低价。通过准入谈判,4年累计250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平均降价超50%。

答记者问称,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对全国各地药品“消化”工作调度,指导各地做好地方目录和国家目录的转换衔接,引导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国家目录中选择更好的替代药品,避免对临床用药造成影响。

促进医保制度的公平性

答记者问提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4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补部分药品,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乙类药品”数量的15%,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

张晓表示,医改启动的时候面临很多困难,医保目录给与地方15%的空间是当时各方权衡后的结果,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一种解决办法。医保制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服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已经到向着规范统一方向发展的阶段。取消地方目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能更好地保证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医保制度的效率。

答记者问提到,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一是有利于增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医疗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二是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购买市场,更好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三是有利于为更多新药好药及时调进医保目录腾出空间,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四是有利于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改善医保服务体验,增进民生福祉。

国家医保局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各种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国家医保局还特别提出,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并非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88万亿元,支出2.4万亿元。总体上看,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表示,事实上,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逐步将许多新药好药调进医保目录,实现了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水平显著提升。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 多家上市公司新药被纳入
证券时报 2024-11-29
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公布 纳入15种罕见病用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3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正式公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29
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医保 平均降价超六成 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看点解读
新华社 2023-01-20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 新增111种药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18
我国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新华社 2022-11-03
统一医保用药范围体现公平性
经济日报 2022-07-27
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因医保基金不够用? 国家医保局回应
中新经纬 2022-07-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