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亮相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7-17 16:58

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戏台上灯光点亮,承载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经典之声。7月16日,“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拉开帷幕。该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用创新的文艺表达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

开场的器乐合奏《杏花天》,集合了古琴、箫、埙、中阮等乐器,生动刻画出春天鸟语花香的景象。随后,崇明海门派琵琶名曲《飞花点翠》上演,艺术家用这一传统弹拨乐器描绘出寒霜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的清雅、高洁。笙独奏《凤凰展翅》呈现出凤凰迎着雨后彩虹展翅高飞的意境,古琴独奏《幽兰》表现了空谷幽兰的静谧悠远。伴随着经典二胡名曲《寒宫秋月》的最后一个音符,演员们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谢幕。

“我们古琴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谱,叫作减字谱。它由唐代琴家曹柔创立,是从更早的文字谱减化而来。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这首《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在演出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冯卓慧担任了导赏人,在他的娓娓讲述中,观众对节目背后的非遗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之前观看展厅里陈列的传统民乐乐器时,我就特别想听到它们演奏起来的声音,这次非遗展演季活动满足了大家聆听非遗的渴望,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长了知识。”已退休的观众袁阿姨说,此次演出季的预约火爆,自己在第一时间抢票,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非遗演出。据悉,接下来“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还将推出曲艺表演、二十四节气相关诗词吟诵和赏析、民歌曲调演唱等,艺术化地再现非遗魅力,让非遗项目可听、可看、可感、可知。

文/王广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