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公募基金业蹒跚起步,到最新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0000只,我们再度见证了历史!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数量达到9872只,加上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135只新基金,正处于发行期的90只基金,排除6月份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超26万亿,基金数量超过10000只,整体说明了公募基金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行业实力显著增强,公募基金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的问题也在凸显,基金投顾、公募FOF等新业态,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公募基金总数量突破10000只,又创下了历史性时刻
6月29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2022年5月市场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总管理规模为26.26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继续震荡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多达9872只,而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135只(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目前正处于发行期新基金有90只,排除6月份已经清盘的20只基金,目前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已经多达10077只,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历史性时刻。“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公募基金的行业形象和专业价值受到越来越普遍的接受,以及近期个人养老金发展意见的逐步落实,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是目前大资管板块下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形式,未来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表示。
刘亦千表示,早在2021年年底,我们根据历史新发基金数量的平均增速预测2022年10月或将突破万只基金大关,而现在早早在6月就已经突破了万只,可见即便是在今年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也并不影响新发基金市场,2022年上半年共新发700只左右,数量上仅次于2020年下半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规模虽然创下过去三年新低,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形势仍然非常乐观。
谈及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的现象,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一方面,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无论公募基金数量还是管理规模近几年都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可以看出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的持续转变。这背后离不开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的不断进步,产品线逐渐多元化,也离不开日益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桥梁,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正确的投资价值观,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助力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从规模看,尽管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相较于美国市场,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结构看,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较小,市场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从产品结构看,1万只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据6000多只,是绝对的“主力军”,但产品管理规模不足30%。另外,债券类基金1900多只,位居次席,规模占比不足20%;货基、公募FOF都有300多只,QDII基金200多只,公募REITs有13只,但是货基规模占比超过了40%,是规模最大的公募产品类型。
从未来发展潜力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权益类基金、公募REITs、公募FOF等产品类型,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上海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从上述产品结构看,公募REITs目前尚处一片蓝海,如今在项目标的限于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还有广阔可挖掘空间,若是未来地产类项目也能纳入项目标的,成长空间更加不可限量。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刘亦千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仍然是市场中的主流,其中权益基金受益于行业的发展,有着更加长期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市场有效性提升,有利于被动投资策略的发展,指数基金有望迎来进一步大发展。
另一方面,刘亦千分析,从政策面来看,《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将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而养老目标型公募FOF作为适配度极高的理财产品,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未来FOF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2019年以来公募FOF规模占市场非货基金规模比例持续攀升,增速高于基金行业的增速,公募FOF正逐步成为资管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产品。”刘亦千称。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权益类基金、FOF基金和REITs基金可能会有较大发展。
从权益类基金来看,尽管从数量上权益类基金较多,但从规模上来看,权益类基金占比较低,截至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不足30%,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仅为2.8%,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据ICI披露,2021年底权益类基金占全部基金规模的47.3%,相比较而言,国内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空间广阔。
第二,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提升,产品逐渐工具化,加大了居民财富管理的配置难度。FOF产品可以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承接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同时还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中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发挥价值发现的功能,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FOF产品将成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
最后,长期来看,公募基础设施REITs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助力盘活底层资产、降低杠杆率,是国家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概率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且中国房地产和基建的规模极大,若未来将商业地产一同纳入底层资产的范围中,该市场有望发展成万亿规模。
虽然公募基金行业历史性发展成绩显著,但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公募基金的首发成本很高,如今市场规模的增速赶不上产品数量的增速,产品同质化、小微基金等诸多问题,也可能会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
基金行业生态生变,“选基难”或助推基金投顾等新业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突破1万只,超过A股4800多只股票两倍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投资难、选基难”等问题会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基金投顾业务、公募FOF等可能会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乃至公募基金经理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头部化现象和迷你基金并存,人才竞争等也都会日趋激烈。
上述上海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分析,在公募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以上,行业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一是基金公司的规模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资金向头部基金管理人、明星基金经理和明星产品集中;二是买方投顾业务或将迎来发展的土壤,破解基金投资者的“选择难、投资难”等痛点;三是小微基金数量,乃至小微基金公司也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在基金产品数量激增,基金管理人的激烈竞争中,预计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也会更为残酷。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攀升,导致了投资者“选基”困难,部分基金产品迷你化。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提升,个人挑选基金的难度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承担更多的居民理财服务,基于居民个性化的理财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投资顾问服务,财富管理机构将获得广泛发展空间。
此外,目前公募基金趋于工具化,这为FOF产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混合FOF、目标日期FOF和目标风险FOF适合多种投资场景,同时FOF产品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将加快清除行业内的资质较弱的个别基金。
“对基金公司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具备全球视野,为投资者挖掘足够优质的投资品种。”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
刘亦千也表示,面对1万多只基金,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了一个难题,基金业绩分化带来的产品选择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客观现象,成为影响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制约行业快速发展。
刘亦千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从买方角度来看,持有基金投顾资格的机构用专业知识帮助投资者选择与其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相符合的基金产品;引导客户建立合理的预期并坚持长期投资。最终帮助客户获得自身风险可承担且与基金业绩相匹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实现基金行业、基金投资者以及基金投顾三方共赢。
另一方面,从第三方评价角度来看,基金评价机构通过科学的评价理念传导,可以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投资业绩,理解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对普通投资者的积极意义,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基金投资价值观,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另外,好的基金评价结果也将对基金行业扶优抑劣,从而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刘亦千观察,在剧烈的专业竞争下,基金行业也面临格局的转变:第一,基金投顾的发展有望推动资产配置的权力,由原来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投顾向客户转移,未来基金行业有望专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
第二,由于基金行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创设和管理,那些风险收益特征明确、风格清晰且稳定,长期业绩稳定的产品有望进一步获得市场青睐;而风险收益特征不明显,风格漂移显著,长期业绩缺乏稳定性的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尤其是混合基金中定位模糊、长期风险收益特征不稳定的产品。
第三,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主题基金、跟踪标的接近的指数基金的竞争烈度将持续提升,相应小微基金后发劣势愈发凸显,或在竞争中面临市场出清。当然,竞争强化也将倒逼基金公司进一步提升产品创设能力,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更富有竞争力的优秀产品。
事实上,在公募基金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层已经适时提出了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今年4月26日,证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鼓励基金管理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摒弃蹭热点、抢噱头、赚规模的‘伪创新’”,积极鼓励公募产品及业务做好守正创新。
编辑/田野